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民營經濟扶持關鍵在營造公平競爭環境

http://www.CRNTT.com   2012-08-10 08:05:04  


  中評社北京8月10日訊/2012年第二季度的一件大事是“新36條”細則出台的收官之戰。早在6月5日,發改委發言人李樸民宣布,按照國務院的要求,今年上半年,要把民間投資“新36條”的各個方面、各個領域的實施細則全部出台完畢,重點是放寬市場准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玻璃門”仍未打破

  時代周報發表著名經濟學家張曙光、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教師張弛文章稱,在國務院政令的時限和社會的巨大壓力之下,最先是交通部,接著是鐵道部、衛生部、國資委、證監會、銀監會、發改委等6部委,到6月25日是18部委,最後關於落實“36條”新政的分解式“實施細則”如期完成。先不管內容如何,能如期出台,至少比去年公開“三公”經費預算的表現要好得多。

  2005年和2010年,國務院出台了新舊兩個《非公經濟36條》,但始終無法落實實施。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國務院不得不急令各有關部門盡快出台“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政策”的實施細則,於是各部門密集發布文件,紛紛表態要打破行業壁壘和壟斷,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鐵路、市政、金融、能源、電信、教育和醫療衛生等領域。這既是為了平衡近幾年來國資強勢過度擴張和民資持續受壓造成的社會經濟失衡,也是為了扭轉今年以來經濟持續下行的無奈之舉。

  本來,“新36條”細則的公布之日,應是民間資本歡呼雀躍、大步前進之時。然而,這樣的場面並未出現,反而招致了更多的懷疑和批評。有人認為,“這些細則並不能打破諸多領域的市場准入封鎖,民資進場依然受限”。有人認為,“細則不細,回避了很多重要話題和關鍵環節,缺乏實質內容”。有人說,“鐵路缺錢了,民資進去是填坑,會被套牢”。總之,一件大好事弄得卻讓人高興不起來,甚至有點啼笑皆非。還是讓我們看看一些細則的內容及其與現實的差距和矛盾吧。

  5月18日,鐵道部發布了《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鐵路的實施意見》,提出對各類投資主體平等對待,對民間資本不單獨設置附加條件。但是,對民間資本如何進入,經營權和收益權如何分配等關鍵問題未置可否。再加上鐵路改革滯後,長期獨家壟斷,有“鐵老大”之稱,無人敢輕易把巨資投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