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倫敦奧運後的“日本夢”

http://www.CRNTT.com   2012-08-17 12:14:55  


 
  這次日本順利闖入決賽,還被日本一些周刊認為是為北京奧運期間輸給韓國的那場半決賽出了一口氣。

  乒乓起源於英國,但卻在亞洲發揚光大,成為奧運中亞洲選手的專用擂台。中日建交,也是由乒乓而始。此球藝是眾球賽中,敵對選手之間距離最近的對決。靠得越近,運用心理戰術的機會就更多,這或許迎合亞洲人的特性。

  勝敗乃兵家常事,奧運的宗旨是“不問輸贏,重在參與”。日本有雜誌發文稱,儘管奧運場上,每一個鹿死誰手的故事都很吸引人,但絕對不能把它當成是一個“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戰場。可以為勝者歡呼,但也絕不能鞭打敗者。只發金銀銅三個獎牌,不表示排名第四就是失敗,比賽應當重視的是過程,選手們無論勝敗,背後總有一個屬於個人的奮鬥故事。

  日本廣島市立大學的池田慎太郎教授發表《從日本看1960年代東京奧運》一文指出:“日本在1964年舉辦東京奧運時,印度尼西亞、朝鮮因為賽事規則吵鬧,未開賽就先退出。中國也因台灣問題,而成為那次奧運的缺席者。那個年代,東京奧運的背後,系著東亞國際政治的鐘擺。”

  奧運反對政治掛鈎,但倫敦奧運接近尾聲時,由於韓國總統李明博登陸獨島,球場上還上演了韓國民族主義球員闖禍的風波。而當大賽拉下帷幕時,有許多人也喜歡把這次奧運看成是亞洲中國、韓國崛起,日本沉沒,中美“二強”稱霸的縮影。

  奧運場上的起跑點分明,選手之間的界限也分外清晰,而現實生活當中,各國人民卻是能以溝通增進彼此的互信,超越國境進行交流。奧運盛會提供的是一個傳達和平、散播友誼種子的平台。

  作者是新加坡聯合早報東京特派員

  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2012-08-17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