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台灣專家:大陸如何才能實現民共對話?

http://www.CRNTT.com   2012-08-21 01:19:18  


 
  再者,南海地區菲律賓、越南和大陸所引發的主權爭端,台灣的馬政府絕對不敢跟大陸一起共享南海的主權,因為背後的美國因素,讓台灣想跟大陸聯手保護南海,也是動彈不得。

  在東亞地區的海上衝突,馬政府在美國的壓力下,也不敢跟大陸在政治互信上走得太近。例如,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兩岸暨區域統合研究中心、兩岸統合學會、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擬在台北舉辦的“台北會談:認同、互信與兩岸和平發展”研討會,這項研討會原先計劃在6月29-30日舉行,但因為“陸委會”的阻撓,推遲至7月13-14日舉行,爾後再由主辦單位宣佈停辦。“陸委會”阻撓“台北會談”的理由有二:

  (一)“台北會談”屬學術交流,然而相關名單中,光是大陸台辦系統以及涉台系統加上有解放軍身份者,就有11人,“陸委會”宣稱:“很少看到有這麼大比重的人士在一個研討會裡”。

  (二)會議主題不可出現“認同”與“互信”等文字,主辦單位必須拿掉這兩個用語,才可舉行。

  針對“台北會談”夭折一事,大陸方面透過中評網發表一篇屬名“寧申”所寫的“北京來論:打破默契,棄遊戲規則?”一文,文中不僅強烈的批判“陸委會”的作為,也把“陸委會”和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加以分離。

  作者在批判“陸委會”方面,使用的文字幾乎超過以往的嚴厲,包括說“陸委會”是“攔路虎”、“使絆腳”、“踩剎車”,而且還說“說到底,就是冷戰、敵對思維依舊,而缺乏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良性互動、善意合作理念”。

  作者甚至還預示“如果這樣繼續下去,必然會影響到兩岸的互信,有礙兩岸關係持續改善和健康發展,對ECFA的後續談判也會帶來負面影響。這對兩岸關係不利,對台灣不利,對增進台灣人民福祉也不利”。

  姑且不論作者是否具有大陸官方的代表性,但在香港媒體上發出這麼強烈的批判信息,絕對不是作者個人的看法。何況中評網還加註說:“這一篇評論文章作了全面闡述,敬請關注。另外仍需強調,中評社所刊發的‘北京來論’專欄文章,均有代表性與權威性,非普通議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