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福利中國的價值

http://www.CRNTT.com   2012-09-13 12:01:51  


“福利社會”是中國百姓的千年夢想
  中評社北京9月13日訊/近期有兩件事情對中國的社會發展影響深遠,可能大家還未感覺到其意義。一是異地高考終獲國務院同意,並要求各地年底前把方案拿出來; 二是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的指導意見出台,大病保險報銷不得低於50%。

  財經網發表資深媒體評論人鄧聿文文章表示,異地高考是一個近年來社會關注度頗高的話題,它不單關乎廣大流動人員尤其是農民工子女的高考公平問題,也關乎城鄉二元結構的打破。中國之所以形成嚴重的城鄉二元結構,就在於類似異地不得高考的問題一個一個地阻隔著城鄉之間的融合。據統計,目前中國在流入地接受義務教育的外來人員子女有1260萬人,未來15年隨遷子女的數量將增至3700萬以上,假如有1/4的隨遷子女進入高中,那麼涉及到的異地高考學生人數就達近千萬。對於這部分學子而言,如果異地不能高考,將是一種巨大的機會不公。所以,要促進城鄉一體化和公民權利平等,就得像拆彈一樣把這些問題一一拆除。

  文章分析,相比允許異地高考,大病保險報銷不低於50%的規定,意義更加重要。可以說,這一規定是中國自建立醫保制度以來最重大的突破,有專家稱,有了該規定,2012年可稱為 “福利中國元年”。如此評價該制度的重要性,確實並不誇張。對多數普通家庭來說,一場大病,就可能把全家此前辛苦賺下的積蓄化為烏有,墮入困頓之中。這樣的事例太多,以致現在很多人生病,寧願坐在家里等死,也不願去治病,因為他們負擔不起高額的醫療費用。

  儘管中國針對不同群體,已經建立了相應的醫療保險制度,如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公務員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新農合等,但除了公務員可以基本確保無憂外,其他群體的醫保水平比較低,尤其是占人口比重很大的農民,其新農合的保障水平更低,一般只能報銷幾千塊錢,經濟發達地方也最多只能報銷一、兩萬,對大病來說,這個錢根本是杯水車薪。所以,一個農民若不幸患了大病,等待他的只能是慢慢痛苦。

  大病不但影響一個人的身心健康,還影響患者一家人的生活質量,影響中國內需主導型社會的建立與發展。一個人患了大病後,為籌集巨額治療費用,其全家就不得不節衣縮食,精打細算,最大程度地壓縮各種本來用於個人或家庭發展,或使生活過得有品位和幸福的費用,這樣的生活因此肯定沒有質量可言。不僅如此,在醫保不完善和水平較低的情況下,即使沒生大病,也不敢過於消費,而是積躦起來,以備將來患病之需。這同樣會降低個人和全家的生活水平。當這樣的家庭占到全國相當大部分,成為一種普遍現象時,國家的消費需求也就不可能拉動起來。消費起不來,則只有靠投資,靠出口。因為生產的產品總要賣出去,國內買的人不多,就只有賣給外國人,而想要外國人多多買中國貨,除了質量過硬外,價格還須低廉。商品價格低,生產商品的勞動力、土地等資源的成本也就必然要壓低,這就是中國形成依靠廉價勞動力和廉價資源發展外向經濟的模式的原因所在。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