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兩岸“保釣”態勢或將會形成競合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12-09-15 09:21:43  


 
  上述種種因素,也就是為何二零零八年馬英九的第一次“總統”就職講話,是將“兩岸政治對話”,與“開拓國際活動空間”並列,且“兩岸政治對話”排列在前面;而二零一二年的第二次“總統”就職演講,卻刪去“兩岸政治對話”,只留下“開拓國際活動空間”一句的深層背景原因。

  但釣魚島形勢的現實,使得馬英九又不能不思考是否繼續拒絕與大陸合作的問題。實際上,由於釣魚島處於大陸架的邊緣,海上浮游生物豐富,是各種魚類的初級生物鏈,因而漁產豐富,是台灣漁民的傳統漁場。在台灣周邊海域大多受到污染的情況下,釣魚島海域就是最好的漁場。但釣魚島海域已被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艦艇實質控制,台灣漁船經常受到驅趕甚至是被撞沉,而台灣“海巡署”的實力又不如人,難以負起“護漁”的實質責任,日本政府更是欺負台灣當局,中斷了與台灣的釣魚島漁權談判。作為“老保釣”的馬英九,竟然無法保護自己的子民在釣魚島和平進行漁業生產,實在是無臉見人。

  其實,馬英九又何嘗不想重振當年的“保釣”軍威?但問題是他坐上“總統”大位後,受到太多的掣肘,再加上他本人的謹慎性格,就難有作為。這些掣肘,有些是確實是存在的,他也是無可奈何。比如,基於國際上普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台灣當局並不具有國際人格,就難以在國際社會上發聲,連日本也不把台灣放在眼內,認為即使是要實行“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也是日中兩國的事,台灣沒有份兒。因此,馬英九月前的《東海和平倡議》,雖然與中日兩國曾經達成的類似共識相比,並沒有甚麼新的東西,但他也要“鸚鵡學舌”般提出,就帶有台灣也要參與釣魚島事務,“我也有份”,極力防止“被邊緣化”的意涵。又如,來自島內的掣肘也頗為嚴重,主要是李登輝、陳水扁長達二十年的統治期內,在釣魚島政策上所採取的錯誤態度,已經給日本造成似是而非的認知,積重難返。甚至是在馬英九剛上任時,在處置台灣漁船“聯合號”被日本艦艇撞沉事件時,陳水扁埋下的“內奸”——台灣駐日代表許世楷不但沒有積極與日交涉,相反還竟然刻意誤導馬政府,使得馬英九決策有誤,並形成了“慣例”。另外,民進黨高層的拖後腿,也使得馬英九的思想負擔過重。本來,馬英九是應當充分運用自己的主導權,對民進黨的干擾置之不理的,但遺憾的是,他的優柔寡斷性格,令他錯過了幾次回歸其“保釣”傳統的機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