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標杆房企紛紛拿地值得警覺

http://www.CRNTT.com   2012-09-16 09:18:49  


  中評社北京9月16日訊/據統計數據顯示,9月上旬,萬科、華潤置地、恒大三家房企合計拿地金額達82.4億元,已超過8月全月的五成。

  中國網刊登時評人譚浩俊文章表示,雖然在供需矛盾依然比較突出的情況下,房企惜金如命、拒絕拿地,未必就是一件好事,但是,在調控的關鍵時刻,標杆房企紛紛加入到爭地的行列之中,也十分令人擔憂。因為,標杆企業的行為,常常被看作是市場的風向標。標杆房企能夠如此放心大膽地拿地,是否意味著房地產市場正在出現反轉呢?如果真的出現反轉,那是否意味著房地產市場調控也將宣告結束呢?

  果真如此,那我們只能說,房地產調控將以失敗而告終。至少,調控沒有達到預期目的。要知道,此輪調控從2009年4月開始,到現在已近3年半時間,房價並沒有下降到預期目標。只要房價沒有真正降下來,其他問題也就不可能得到根本解決。

  文章稱,雖然從拿地的過程和結果來看,開發企業已明顯理性了許多,不再盲目抬價;但是,有一點必須十分注意,那就是地方政府對土地出讓的熱情和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一方面,“土地財政”的萎縮,已經讓地方政府在用錢方面顯得十分窘迫、十分拮據。尤其是政府融資平台,如果沒有土地出讓做支撐,隨時可能爆發債務風險;另一方面,經濟下行,出口受陰,內需乏力,實體經濟運行困難,讓地方在經濟指標方面十分難堪。土地開發,不僅可以幫助地方政府爭來資金的實惠,而且可以幫助地方政府帶來數據的美麗。因此,開發企業紛紛拿地,除了自身的利益驅動之外,更是地方政府的外在推動。

  這就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地方政府為了能夠盡快將地變成錢,勢必會在地價、政策、規劃控制等方面給拿地的開發企業以更多的支持和實惠,使土地的掛牌價格和實際價格出現偏差。相反,隨著房地產市場的回暖,商品房的銷售價格則可能繼續維持在較高水平,從而讓開發企業再次步入暴利時代。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