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繁榮有賴民間投資活躍

http://www.CRNTT.com   2012-09-24 08:34:51  


中國經濟要實現穩中求進,關鍵是要讓民企恢複活力,民間投資保持較高增速。
  中評社北京9月24日訊/中國經濟增長因素中,投資仍是主要推力,但投資不僅是靠政府,更靠民間投資。經濟參考報發表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文章表示,以去年為例,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33萬億元,直接來自財政的預算內資金僅為1.4萬億元。此外,全國土地轉讓金收入為3.1萬億元。假設其中30%用於固定資產投資,則來自於地方政府的投資資金來源占比僅為12%,可見,政府資金對投資的貢獻非常小。而從今年上半年看,國家預算內資金僅占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4%左右,但民間投資總額要占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62%,遠遠超過政府投資和國企投資部分。因此,如果說中國經濟今後還需要靠投資拉動,那麼,這個投資也主要靠民間投資而非政府投資或國企投資。

  截至2011年末,中國的民營企業已經超過840萬家,占企業總數的87.4%,對G D P的貢獻率從改革開放初期不足1%,發展至今已超過了60%。因此,這輪中國經濟的增速下行,對民營企業的負面衝擊也是非常之大。內部衝擊來自房地產的調控政策以及鐵公基項目投資增速的大幅下降;外部衝擊則來自歐美及其他經濟體的不景氣,導致外需不足,出口增速下降。而民營企業主要集中在房地產業和製造業兩大行業,同時又占出口加工業的絕大部分比重。在民營企業較為集中的東部沿海,受到的衝擊程度更大,除了內需和外需下降因素外,企業過多使用資金杠杆導致負債率的上升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當然,這幾年用工成本的大幅上升也壓縮了企業的盈利空間。

  文章認為,要讓中國經濟實現穩中求進,關鍵是要讓中國的民企恢復活力,讓民間投資保持較高增速。從目前中國宏觀層面已經採取的政策措施看,在政策的操作和執行層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使民企的生存環境仍未得到根本改觀。如兩次降息之後,民企的實際融資成本並未明顯下降,原因眾多,但值得反思。再如,為小微企業提供的財政、信貸支持額度,能否真正落實好,也存在疑問。而在新36條實施細則方面,開放度還是略顯不足。

  為了讓民企恢復活力,今後應該在降低稅負和開放投資領域方面下更大的力度,使得民企的發展環境、稅負水平和可投資領域與國際慣例一致。從長遠看,中國民企的發展空間還非常大,尤其在金融、電信、石油開採等一些民企比重極低的行業,若這些行業的國退民進步伐加快,則一方面政府可以增加財政收入,民企也可增加投資,一舉兩得。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