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富豪收藏多半血本無歸

http://www.CRNTT.com   2012-09-25 14:46:40  


  中評社北京9月25日訊/在任何國家,貴族、富豪階層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能力和解讀品位,素來都會對一個民族的收藏文化產生重大影響。而決定貴族和富豪們這種認知力和解讀品位的要素,則完全在於這兩個社會財富主要占有階層的自身素質,這種素質又主要體現在他們的文化底蘊和審美情趣上。有人說中國的情況例外,理由是:自1949年以來,中國的舊貴族階級隨著封建帝制的真正消亡而徹底退出了歷史舞台,成為一具毫無政治、經濟活力的僵屍。他們還認為,在中國,是汹湧澎湃的全民收藏運動推動了知識匱乏的新富豪階級的跟風。事實果真如此嗎?

  迄今為止,我國的收藏文化導向仍舊受控於境外的某種神秘商業力量,這種力量是什麼?在本書前面的章節裡已有闡述,這裡需要進一步指出的是,作為這種外部神秘力量的中間傳導機制——改革開放後出現的中國新富豪階層,毋庸置疑一直充當著中國收藏大眾的領頭羊。這個階層的收藏行為無形地影響著普通大眾、乃至中產階級的收藏頭腦,他們的審美情趣、價值取向,無一例外地成為中國文物市場各個階段的標誌性旗幡。

  這個新的收藏群體,從一開始就毫不諱言地將自己的收藏行為歸類於“藝術品投資”,有些富豪幹脆將自己收藏的名畫稱作“掛在墻上的股票”。正是在這樣一種價值體系的孵化下,中國藝術品市場在本土富豪和西方古董商們的金錢遊戲中被迅速邊緣化、泡沫化,變成了中外資本大鰐們的附屬賭場和游樂園。一些真正意義上的文物收藏家,則往往因為資金不足被擠到市場的邊緣,只能與普通大眾一道去享受“撿漏兒”的樂趣。

  中國新富豪參入文物收藏的時間有先有後,但成為群體形態應當起始於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從浙江寧波的“奪寶雙雄”陸漢振和徐其明初征海外拍場算起,到山西富豪軍團跟風而上,至今也有十餘年的歷史。在這十餘年當中,富豪們的收藏活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