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張茉楠:美國QE3背後有一套組合拳

http://www.CRNTT.com   2012-09-26 08:49:11  


  中評社北京9月26日訊/和訊網今天登載學者張茉楠的文章“美國QE3背後有一套組合拳”,作者認為,美國正在打一套組合拳:表面上是QE3,但背後還有美國的“再工業化”戰略及“亞洲再平衡戰略”。 

  QE3到底對美國經濟以及全球產生怎樣的影響和衝擊?美國為何一意孤行地強推“不封頂”的QE3?QE3短期和長期的目的到底是什麼?筆者認為,美國當然知道QE3對實體經濟幫助有限,但QE3的政治意義可能大於經濟意義,戰略意義要大於現實意義,QE3的真正目的可能在於在打擊競爭對手的同時,為美國“再工業化戰略”和新一輪產業革命贏得時間。

  2008年以來,美聯儲實施兩輪量化寬鬆,聯邦基準利率長期維持0-0.25%水平。2007年1月—2012年初,美聯儲資產負債從9000多億美元擴張到2.9萬億美元,增長幅度達到332%。而根據美聯儲承諾,每個月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都會增加850億美元,其中400億美元是MBS,450億美元是10-30年期國債。按照這樣的速度,美聯儲在2013年幾乎將美國預算赤字的一半都貨幣化,資產負債表規模將由現在的2.8萬億飆升至4萬億美元。

  與以往兩輪QE相比,本輪QE的政策目標直指就業,美聯儲將非常規購債計劃直接與就業市場掛鈎,按照美聯儲的表述,如果失業率不能降至6-7%的目標位,美聯儲不會就此收手。

  但這一次,QE3看起來更像是伯南克的謊言。與以往兩輪QE相比,本輪QE直指就業,美聯儲將非常規購債計劃直接與就業市場掛鈎,有分析甚至認為此舉是“美聯儲政策反應機制一個革命性的轉變”。是的,本輪QE釋放出的的確是美聯儲金融危機以來最為強烈的政策信號。

  伯南克是專門研究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教訓和應對的。2008年到2009年實施QE1後,GDP增長率(環比,年率)曾從2008年四季度的-6.7%轉為2009年四季度的3.8%。但2010年11月到2011年6月實施的QE2效果則差些。2011年三季度增速反而低於實施前的2010年三季度。QE2實施三個季度期間,失業率降低了0.6個百分點。倒是結束後的三個季度期間降低了1.0個百分點。

  而今,在經濟步入復甦三年多後,美國失業率仍然連續第43個月處於8%以上。美聯儲政策目標是將失業率降至6%-7%左右,並承諾在取得成功前不會改變政策,但也許連伯南克自己都非常清楚,美國就業復甦不力更主要是結構性失業問題。產業結構失衡導致就業結構的錯配,促進就業復甦應該是經濟結構自我調整和優化的過程,QE3對解決結構性難題,其政策針對性和有效性都不足。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