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歷史鈎沉:1949年的十字路口

http://www.CRNTT.com   2012-10-27 09:33:03  


 
  離開大陸時,唐振楚擔任蔣介石機要秘書已兩年多。王德蕙曾是國民黨湖南省黨部委員。之前的1945年,唐振楚從南京中央政治大學研究生部獲得碩士學位,赴湖南省藍山縣任縣長,年僅31歲,正年富力時,開始了大刀闊斧的縣政整頓。裁撤冗餘機關、修水利、重教育,親自騎馬走路行遍全縣七鄉一鎮。在他的治理下,南山縣以“無盜竊、無牌賭、無攤派”聞名全省。因政績斐然,邊遠地區的縣長唐振楚,連越幾級成為蔣介石機要秘書。

  這位大眼睛的瘦削官員長得更像書生,也被下屬說過像時尚青年。常西裝革履,手持文明棍。身高約一米七,明顯高於他的兩個兒子——這也是那個年代的營養不良刻在唐翼明、唐浩明兄弟身上的印跡。

  赴台灣時,王德蕙已年近四旬,很難再生孩子,後來在台灣領養了一個女兒。因牽念3個兒女,大陸的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扯動著他們的神經。唐翼明說:“父母後來虔誠地信仰基督教,很大原因是要減輕精神壓力。一切都交給主來擔當。”

  天性頑劣的唐翼明,幼時洗澡都會從盆里跳出來三四次,蹭一身泥灰,害得保姆次次上演追趕戲。到了伯父家,7歲的孩子自覺地收起頑劣,低眉順眼。

  伯父是農民,非常勤勞,農忙種地,農閑讀書,還會請來老師,和自己輪換著教家里的孩子們讀古文。唐翼明最早的古文教育就從這里開始,至今感激。家里糊窗戶的紙有時還是父親唐振楚小時候臨帖留下的字紙,張黑女碑,從容疏雅。

  睡懶覺會挨打,背書不好會挨打……唐翼明感覺得到“伯父對我們的待遇跟對自己孩子是有明顯區別的”。但如果不是後來的土改,日子也不算那麼糟糕。

  1951年,土改工作隊入村,唱歌、喊口號、舞紅旗……9歲的唐翼明覺得好玩,拉著皮尺幫他們量土地。

  深秋的一天,唐翼明抬水回家,驚慌發現大門上斜貼了白紙條,廚房開著,屋里沒人。原來,伯父被劃成地主,關押起來打,聽說十指都釘進竹釘,還自殺未遂。伯父的田地被分掉,8間房只剩下兩間。

  唐翼明兄妹3人被劃出去獨立成一戶,算作貧農,每人分到9分土地,住進伯父家被分出去的最破一間房里。9歲的唐翼明,就此成為一戶之主。長大一些他才明白其中原因:按當地標準,平均每人有20畝以上土地才算地主。伯父家有八十多畝土地,一家7口,平均下來只算中農。可有人眼饞伯父的土地和財產,就想出辦法,把唐翼明兄妹3人獨立劃出來。伯父的土地除以4,剛夠地主標準。

  3歲多的唐浩明被介紹去衡陽城里給一家理髮匠作養子,改名鄧雲生。唐翼明和妹妹住在透光透風的土磚房里,睡在潮乎乎的稻草床上。一口鍋,沒有灶,煮飯的時候兄妹要輪流把臉貼在地上吹火,滿屋都是濃煙,嗆得人喘不過氣,煮出的飯還是半生不熟。沒有菜,就撒上點鹽囫圇吞下去。

  常和唐翼明考試爭第一的妹妹開始拉肚子,從一天兩三次到四五次、十幾次、三十幾次。沒有錢買痢疾藥,唐翼明只有每天扶妹妹去坐馬桶。一天,妹妹把屎拉到地上,砍柴回來的唐翼明依鄉下習慣,隨口罵了句:“死鬼,你怎麼還不死!”

  第二天,唐翼明砍柴回來,妹妹已經從馬桶筋疲力盡地倒在地上,死了。

  “好像是我把她叫死的。”這成了唐翼明心頭永遠的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