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迴避兩岸政治對話卻偏要觸及政治議題

http://www.CRNTT.com   2012-10-11 09:09:31  


 
  但是,即使是“辦事機構”,也有層級問題,究竟是兩岸政府分別派出的“辦事機構”,還是由台灣海基會和大陸海協會分別派出的“辦事機構”?倘是由海峽兩會分別派出“辦事機構”,那就相對單純,也符合兩會章程中關於為己方民眾提供服務的宗旨,而且也只須由兩會出面商談即可達成協議。然而,一方面馬英九說的是“兩岸互設”,可能會並不限於亦即高於海峽兩會的層次,甚至將會“偷渡”為兩岸政府派出的“辦事機構”;另一方面海基會副秘書長馬紹章表示,目前“陸委會”尚未授權海基會就兩岸互設“辦事機構”議題展開溝通。那就將會不排除並非是由海基會出面談判。

  實際上,既然使用到“兩岸”的詞彙,就已含有政府的層次。當然,兩岸政府互派“辦事機構”不是不行,但必須解決兩岸定位等問題,這就觸及到政治內容。這與馬英九拒絕進行兩岸政治對話的心態,是相反的。當然這也符合馬英九對兩岸協商,只是希望能單方收穫成果,卻不願向大陸作出回報的心態。但卻是與他所強調的“對等”,有天淵之別。

  更令人感到訝異的是,馬英九提出進行“兩岸民主法治對話”的訴求。這本身就是政治對話,如果馬英九一味迴避兩岸政治對話,兩岸又怎能進行“民主法治對話”?誠然,兩岸要進行“民主法治對話”,並非不可行,但首先馬政府就得推動兩岸政治對話,並與大陸一道,設立比只是屬於民間性、事務性、經濟性協商層次的海基會更高層級的對話機構。

  馬英九將“促進兩岸關係”與“深化民主法治”綑綁起來,似是有不夠尊重對岸,甚至是幹預對岸內部事務之嫌。誠然,台灣地區的民主法治發展,這確是台灣的光榮和驕傲;但兩岸政治體制不同,兩岸發展民主法治的方法也將不會一樣。因此,馬英九不應意圖向大陸“輸出民主”。

  馬英九提到,胡錦濤與連戰曾在海參崴的“APEC”領袖會議中場合,談到台灣參與國際組織與活動的問題。其實這早已在“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中達成共識。但必須注意到,在國際事務實踐中,由於台灣地區不具國際人格,要參加國際組織活動,尤其是“世界民航組織”此類屬於聯合國專門機構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必須得到作為聯合國常務理事國的中國大陸的同意及協助。而在溝通的過程中,就等於是政治對話,但馬英九卻一味迴避政治對話,是難以達到此目的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