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台灣專家:蔡英文訪大陸條件也已成熟

http://www.CRNTT.com   2012-10-14 00:23:37  


 
  現在蘇貞昌也來個“馬規蘇隨”,這對兩岸關係當然會有更良性的發展。為此,第八次江陳會在台北舉行時,蘇貞昌為了避免民進黨沒有發動群眾抗議的尷尬,反而跑到台南去進行他的“下鄉之旅”,頗有讓兩會順利簽署投保協議的意涵。而蘇貞昌把注意力交給新任的中國事務部主任洪財隆獨立觀察,替民進黨未來如果要跟大陸對話,也採取“先經後政”或“政經分離”的作法有一個良性開展,這對民進黨“放眼大陸”戰略,也可以營造跟大陸的最佳氛圍。

  如果民進黨未來對大陸也採取“政經分離”的作法,必然不會在意識型態上跟大陸糾葛不清。這幾年來,民共交流之所以無法開展,主要是因為大陸老是想到民進黨的“台獨黨綱”、“一邊一國”,而民進黨則一直不願意放棄“親中賣台”的口號,使得雙方面想交流,都還有一些顧忌存在。由於有這些顧忌存在,即使大陸學者到台灣訪問,許多人連民進黨的大門都不敢走進去。

  所以,如果民進黨也採取“政經分離”的作法,那麼雙方把最難取得共識的政治問題先擱置在一旁,民共也從經貿交流做起,這就可以讓雙方最困難的政治問題不再成為交流的障礙。

  事實上,歐洲能夠統合,就是因為從經濟著手,各國可以保持自己的主權,但也可以維持多邊的經濟統合關係。反觀,前蘇聯的崩解,就是因為從政治議題著手,導致前蘇聯分離成許多個國家。民共如果能以此作為借鑑,那麼民進黨願意從經貿議題跟大陸進行交流,這當然是一個可喜的起步,大陸就不該把民進黨在“中國事務”的變革,當成沒有意義的事。

  所以,讓“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這樣民共交流就會水到渠成,個別的民進黨高層到大陸訪問,也必然會從涓滴匯成洪流,這應該是可以期待的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