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南中國海爭端對中國亞細安經貿合作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12-10-25 08:07:59  


 
中國對東盟新成員國投資增長迅速

  在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中,新加坡仍占絕大比重(2011年約為55%),但對東盟四個新成員國的投資,無論在增長速度還是絕對數額,都呈快速增長之勢。例如在柬埔寨,2003年至2011年,中國的直接投資金額從2003年的220萬美元增長至5.7億美元;對老撾直接投資從100萬美元增加至4.6億美元;對越南的直接投資則從130萬美元增加至1.9億美元,累計投資達13億美元。中國對這些國家的投資主要集中在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業,並主要面向歐美等西方國家市場。

  與此同時,2011年中國對緬甸的直接投資達到2.2億美元,累計直接投資額已達22億美元,中國已成為緬甸最大的外國投資者。中國對緬甸投資主要集中在能源、基礎設施等方面,如2008年中石油與緬甸能源部簽訂的中國-緬甸油汽管道的投資金額就達到43億美元。從區域合作層面來看,中國加大對緬甸、印度尼西亞等資源富裕國家能源投資與合作,無疑將會提高中國-東盟之間的能源合作水平。

  中國對越南、老撾、柬埔寨投資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的紡織、服裝等製造業領域,顯然與這些國家在勞動力成本、生產資源方面具有比較優勢有關。中國出口資本設備、生產技術和主要中間產品,利用當地廉價勞動力、原材料,加工生產相關產品再出口至歐美市場。這種產業內的分工合作,已經成為國際生產鏈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了這些相對落後的東盟國家的產業發展,大大提升了它們的出口競爭力。

應走出南中國海主權爭端

  近期出現的南中國海主權爭端,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東盟國家對中國崛起及其影響力擴張的疑慮和不安。相關國家國內民族主義情緒的上升、對經濟發展所需能源資源開發的急迫感,加之美國“重返”東南亞,日本、印度加緊參與本地區軍事合作和能源開發,使得南中國海局勢更加錯綜複雜,大有超出主權爭端和能源開採糾紛之勢,也更加使相關國家難於在主權問題上妥協和讓步。

  但是,在另一方面,東盟(包括象越南這樣與中國有主權爭端的國家)與中國之間經濟一體化程度正在不斷加深。這種經貿合作的進一步擴展,顯示中國、東盟國家都有繼續加強合作、提升雙邊關係的願望,也為雙方增強互信、解決爭端奠定了基礎。相關各方應繼續致力於相互溝通、互相理解,加強經貿領域的合作共贏,走出因南中國海爭端而引發的猜疑和不安。

  作者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訪問資深研究員

  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2012-10-24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