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決策民主化必須有實質性探索

http://www.CRNTT.com   2012-10-30 11:38:17  


 
  雖然事件已經告一段落,相關方面仍有必要反思這場衝突是否可以提前避免。近幾年,因為PX項目,廈門、大連等地之前已經發生過群體性事件,寧波市在決策立項前不會不知。雖然鎮海煉化公司宣稱PX“危害性並不大”,一些傳言已經把PX“妖魔化”,但寧波市相關決策人員依循前例或許已預見到,一旦公開說明這個項目與PX的關係,必然也會遭遇與其他地方類似的民意反彈。該規劃擬擴建年產1500萬噸煉油、120萬噸乙烯煉化一體化項目,總投資約558.7億元,項目建成後鎮海煉化將成為國內乃至亞洲最大的綜合煉油石化企業,對地方經濟的拉動不言而喻。對預期利益的難以割舍,或許才是寧波有關部門與民意溝通的最大障礙。因為公信力不足,面對民意難以過關,因為民意關難過,索性繞道和回避,這似乎成了一些地方在決策中的死循環。

  在2011年就寫入了寧波“十二五”規劃的項目,在今年陷入了僵局直至中止,再次證明事關環境民生的重大項目,無論如何都躲不過民意的拷問。這個事件也再次提醒各地政府部門,重大決策必須與民意做及時、順暢的溝通,否則就會在以後遇到難以克服的阻力,並為之付出巨大成本。從廈門、大連到什邡、啟東,各地上馬的項目不盡相同,但暴露的問題卻是一樣的,那就是重視“環評”卻忽略民意。以“科學”的名義為民做主,實質上損害了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而等到民眾發現事與願違要行使監督權的時候,一些重大項目已經開弓沒有回頭箭,矛盾也由此激化。如果這些項目決策過程中有民意的廣泛參與,事情也未必都是這般結果。

  雖然PX項目在一些城市接連敗走,但中國目前的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水平決定了重化工項目在國內終歸要有落腳之地。有關部門在立項之前不僅要做好環境保護的科學問題,更要健全決策的程序問題。一項“十二五”規劃在寧波說上就上,說下就下,也從兩個方面暴露了決策的程序缺陷。假如這個缺陷得不到很好的糾正,也難保類似事件在其他地方不會再度上演。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