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首個公開財產的官員的啟示

http://www.CRNTT.com   2012-11-01 11:02:14  


讓官員申報和公開自己及家庭的財產,不僅是對權力空間的限縮,也是對官員利益的調整,存在巨大阻力是可以想見的
  中評社北京11月1日訊/湖南常德市漢壽縣政法委副書記張天成在網民的“激將”下,通過微博公布了個人及家庭財產。這可能是內地第一個向社會公布個人和家庭財產的基層官員。就此,財經網今日登載資深媒體人、中央黨校《學習時報》副編審鄧聿文的評論文章“首個公開財產的官員的啟示”,詳文如下:
 
  湖南常德市漢壽縣政法委副書記張天成在網民的“激將”下,通過微博公布了個人及家庭財產。這可能是內地第一個向社會公布個人和家庭財產的基層官員。從其公布的財產清單來看,應該說,是一個比較清廉的基層幹部。

  張天成的舉動,證實了一個道理,“(公布財產)並不是很難的事情”,關鍵在於官員如何來看待這個事,有沒有勇氣跨越心理障礙,走出第一步。張天成說,“我覺得還是坦蕩一點好,坦蕩點就沒有什麼包袱。”假如我們有一部分幹部像張天成這樣,能夠“坦蕩點”,應該就不會害怕財產公示了,官員的財產公示或許也就不會像現在這般久籲不動了。

  當然,張天成也清楚,“問題在財產的來源合法與否”,關鍵就在於這點,很多財產來源不合法的官員,自然就不敢也極力反對財產公示。比如,前不久引得社會沸沸揚揚的“表叔”、“房叔”事件,儘管社會要求兩個事件的主角僅僅公布個人的工資收入,有關部門就是置若罔聞,拒不公布。所以,張天成才表示,他“公開個人財產的行為不代表組織,不代表領導,只代表他自己”。

  組織為什麼拒不公布有問題官員的個人收入?這本來是一個打開官員財產公示制僵局的極好機會。不過,責備陝、粵兩地的部門容易,如果我們聯繫到此前一些試點官員財產申報地方的最後結局,也就不難理解他們的態度了。

  近年來,官員財產申報公示在局部地方試點,如新疆阿勒泰、四川高縣、湖南瀏陽、浙江慈溪、寧夏銀川,以及最近的浙江磐安,接下來可能還有廣東的順德等。一些地方當初試點的尺度還頗大,如磐安縣對新提拔官員的財產申報,就不僅僅限於內部,而是向社會公布,但這些曾經被認為是制度破冰或地方探索樣本的地方,幾年下來,幾乎因各種因素“人走政息”或“偃旗息鼓”。

  官員財產申報公示的此種現狀,根源當然在於它遇到的阻力太大,可也說明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主要領導身上。作為一項公認的反腐利器,讓官員申報和公開自己及家庭的財產,不僅是對權力空間的限縮,也是對官員利益的調整,存在巨大阻力是可以想見的。正因為此,類似制度變革就應該有來自上層至少應是省級層面的制度呼應與支持,而不僅僅讓基層政府自行去探索,儘管後者也非常必要。但基層政府的權限和特點決定了其探索缺乏持續性,容易被一些意外因素打擊而夭折。

  從立法權限來看,根據中國的立法規定,縣級及以下的基層政府是無立法權的,所以不能制定一些帶有強制性的具有法律效應的制度規範,基層政府也會制定一些相應的文件和規定,但其法律層級畢竟太低;另外,就是基層政府的財產申報和公示更多依賴主政者或主推者的意願,當主政者或主推者因某種原因而改變看法或調離本地區時,財產申報公示極可能半途而廢。有鑒於此,推進官員財產申報公開制度,既需要基層探索,也需要頂層設計,上下聯手,再加上輿論的呼籲與倒逼,共同去推進。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