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緬甸毒品魔咒

http://www.CRNTT.com   2012-11-14 11:45:57  


 
  緬北和金三角地區是一個多民族地區,克欽、拉枯、僳僳、撣、佤等各族山民在這裡的成百上千個村寨繁衍生息。直到現在,當地仍然保持著刀耕火種的習慣,其村寨圍繞著新辟耕地不時遷移。這種原始生產方式很適宜種植罌粟,因為種罌粟無須高明複雜的技術,當人們把一片片茂密的叢林砍倒燒毀後,僅肥沃的腐殖層就可以使鴉片連續幾年豐收。當地力耗盡時,山民又開辟新的耕地。

  當地的不少山地民族經濟落後,生活貧困,無現代文化教育可言。對於他們來說,鴉片一直是現金的等價物,有了鴉片就能有現金。他們還把鴉片當成醫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因此導致許多人(包括七八歲的兒童)吸食成癮,這也是當地鴉片禁而不絕的一個重要原因。

  “緬甸約90%的鴉片種植在北部撣邦,當人們試圖降低鴉片種植面積時,當地農戶的主要收入來源也隨之消失。”長期研究中緬關係的雲南民間學者石安達表示,緬甸的國家包袱沉重,少數民族問題異常複雜,歷史上鴉片種植主要是由少數民族在進行,緬族很少參與,但是現在後者也出現了大量種植的情況。

  “說到底還是經濟利益驅動所致,貧窮是最大的動因,與宗教信仰等關係不大。”石安達說,“眾所周知以前主要是少數民族武裝控制地區的種植最為嚴重,比如克欽獨立軍、佤邦聯合軍、果敢同盟軍和撣邦東部同盟軍(猛拉)等控制地區。但是後來這些情況的確發生了變化,其中既有國際社會與緬甸政府的打壓因素,也是各種少數民族武裝不願意以此為生的結果。”

  他表示,自己近幾年多次出入這些地區調查,發現克欽、佤邦和猛拉等地區的確都兌現了禁種鴉片的承諾,“這樣的情況也只有在那些極權政府的地區才能實現,因為誰再違反肯定馬上被抓去槍斃。”

  “果敢地區本來也曾經做到了,但是在2009年8月被政府軍管理後又出現復甦的跡象。”石安達說,“緬甸政府雖然年年在打擊鴉片種植,但其著力點主要在於不太聽命的少數民族武裝地區,對於政府有效控制地區,或者願意歸順政府的少數民族地區則網開一面。”

  雲南省一名經常前往緬北工作的緝毒人員說:“現在還有鴉片種植在與佤邦等相連緬甸政府的控制區,因為那些地方非常偏僻,基本沒有什麼交通條件,緬甸政府及其軍警還沒有能力去管理那些地區。”

  有需求必然有供給。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認為,東亞及太平洋地區鴉片制劑吸食者數量現已占到世界總量的1/4,高於2000年到2005年的1/5。

  中國發布的《2011中國禁毒報告》顯示,中國查獲的毒品50%來自“金三角”地區,45%來自“金新月”地區,“金三角”仍是對中國危害最大的毒源地,而且該地區合成毒品產量大幅上升,向中國走私滲透進一步加劇。聯合國毒品與犯罪問題辦公室指出,單純鏟除罌粟並不是最有效的方法,可持續的解決辦法只能是通過投資發展經濟,同時穩定當地的法治。

  “事實上很多人不了解緬甸的實際情況,政府一直沒有把禁種鴉片當做獨立的工作來完成,而是將其與民族、政治、經濟和軍事問題合併考慮。”石安達說,“因此在緬甸的少數民族問題沒有徹底解決前,緬甸的經濟水平沒有明顯提升前,包括緬甸的軍隊沒有足夠強大前,政府很難徹底下禁種鴉片的決心,或者說要在2014年實現無鴉片種植是不可能的。”

  耶博雍籍牙說:“最新的情況是,除了緬甸最南方的伊洛瓦底省、仰光省、德林達伊省和孟邦共四個省邦外,其餘10個省邦全都發現有鴉片在種植,而以前只有北部的撣邦和克欽邦在種,這是一個很令人擔憂的情況。當然,無論從鴉片的產量還是品質來看,仍然是緬北地區的領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