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從中國好聲音到中國假聲音有多遠

http://www.CRNTT.com   2012-11-23 15:08:20  


劉歡退出“中國好聲音”表明了他對造假的厭惡
  中評社北京11月23日訊/中國網日前登載張田勘的文章“從中國好聲音到中國假聲音有多遠”指出,諸如“中國好聲音”之類的摻雜勵志和娛樂以及純粹是勵志的節目,如果引導學員或傳導給年輕人的是靠編故事、吹噓、造假獲得成功,而非勤奮練習和艱苦奮鬥,將會是多麼誤人子弟。更致命的是,如果難以計數的年輕人被引導到吹噓造假的途徑上去的時候,中國還會有真正的成功嗎? 

  劉歡日前自曝退出“中國好聲音”的原因除了身體不適,還有重要的一點是媒體環境惡劣,善於編造新聞,這也是他最厭惡的一點。學員和節目製作方基本上胡編一個事,為的要把成功變成勵志的故事。但是,劉歡覺得這個太可怕了,這完全就是一種閉門造車,無中生有。

  劉歡退出“中國好聲音”表明了他對造假的厭惡,但也提醒人們關注造假與成功的關係。有時候,造假與成功很近;但有時候、大部分時候或最終,造假與成功會很遠,甚至永遠不會交集。這一點可以從加藤嘉一的《從伊豆到北京有多遠》得到解釋。

  當加藤嘉一在《從伊豆到北京有多遠》和其他媒體、節目中反覆談到他與黑道的故事、高中的時候已經能夠做英文翻譯、小學三年級時僅練習了3個月柔道就去參加全國大賽並進入了前4名等等,他的“從伊豆到北京”的距離就很近很近,因為他的勵志故事感動了不少人,至少為他加分不少。

  同樣,當“中國好聲音”的學員無論其聲音是否優質,是否經受過刻苦訓練,但只要有類似與黑道或惡勢力的抗爭、父親或母親去世,或父母雙亡等鼓舞鬥志,催人淚下的故事,從江湖到廟堂的距離,就很近很近了。這也是“中國好聲音”欄目組的“創意”,有3分聲音、2分故事的選手欄目組會重點推薦。比如女學員徐海星對父親身故的講述,就讓劉歡潸然淚下,也感染了電視機前的許多觀眾,當然,她離選秀的勝利就從遙不可及到咫尺可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