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日本右轉是虛弱之象

http://www.CRNTT.com   2012-11-29 11:22:41  


 
  真正的問題不在於日本在國際事務中變得過於強大,而是它可能變得過於虛弱和內向。問題是:日本是希望繼續成為一個強國,還是打算淪為一個二流國家?中國已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同時日本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率超過200%,而且面臨人口老齡化和出生率下降的問題。如果這意味著日本轉向被動的民粹民族主義,而不是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積極角色,那對世界和日本都是不利的。日本可以做出許多貢獻。

  日本目前是聯合國以及其他多邊機構的第二大出資國,也是海外發展援助的重要提供國,同時還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其消費部門的規模是中國的兩倍。

  日本政治反映出20年的低經濟增長,後者導致了財政問題,並促使年輕人變得更加偏狹。自2000年以來,前往美國大學就讀本科的日本學生人數下降了逾50%。日本政治體制是民主的,但極不穩定。《朝日新聞》(Asahi Shimbun)前主編船橋洋一(Yoichi Funibashi)表示,“在日本,人們有一種感覺,那就是我們還沒有準備好在這個全球化的世界成為一個堅強而富有競爭力的參與者”。

  許多較為年輕的日本領導人想要改變這種模式。當我問及日本政治上的右翼傾向時,一些年輕的國會議員表示,他們希望這會促使各政黨重新洗牌、結盟,從而帶來任職更長的首相和更有效的政府。如果利用溫和的民族主義來推動政治改革,而此次選舉能夠促成此類洗牌,結果可能有利於日本。然而,危險在於,民族主義情緒所導致的象徵性的民粹立場,可能在國內贏得選票,卻會激怒日本的鄰國。

  中國國內的民族主義也在重新興起。這有利於鷹派官員。例如,劉源將軍表示,中國應該放棄忍讓,而羅源少將則主張出動數百條漁船同日本展開海上游擊戰,以奪取中國宣稱擁有主權的領土。此類立場可能並不具有代表性,但危險在於,中日兩國的極端民族主義者將在相互較勁中壯大,製造出一種難以保持迄今對地區乃至世界非常有益的繁榮的氛圍。

  本文作者為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教授,著有《權力的未來》(The Future of Power)一書

  譯者/何黎

  2012年11月29日07:38 來源:和訊網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