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只有反抗沒有強拆:成田機場釘子戶五十年

http://www.CRNTT.com   2012-11-30 10:28:25  


成田機場附近,機場反對派舉著條幅:“強拆團結小屋,不可原諒”
  中評社北京11月30日訊/“成田機場事件並不僅僅是‘釘子戶拒絕強拆’這一簡單的邏輯,而是在日本戰後經濟迅速發展與社會思潮的複雜背景下,在政府與民眾的不斷反思與訴求表達中,被一個時代所造就的。”網易新聞《另一面》今日刊發評論員澤清的文章“只有反抗沒有強拆:成田機場釘子戶的五十年”,全文內容如下:

  11月28日,日本千葉地方法院拆除了成田機場跑道上的一處“釘子戶”,這也是從成田機場於1966年建設計劃成立之初就遭當地農民強烈反對,至今仍堅持留在機場二號跑道的8處“釘子戶”之一。此新聞被國內官媒解讀為“法院強拆釘子戶”,事實上此事與國人熟知的“被強拆”著實大相徑庭。

  ■ 民眾抗爭五十年至今仍沒有全部妥協

  從純粹的抗議運動發展到成立行動隊的鬥爭,當地農民要“拼命保住自己親手開拓的家園”

  從上個世紀60年代初,日本政府決定新建“成田國際機場”以代替原有的“羽田機場”起,即遭到了當時所選地農民的激烈反對,直到1966年此事重新在內閣拍板,新機場所占地除皇室牧場所在地以外的近50%的土地,其餘均從成田市三裡塚地區的農民手中徵收。但由於時任政府並未在決定徵地之前與當地農民進行有效溝通,激起了當地農民的極大反感,時年7月20日,三裡塚農民成立“三裡塚芝山聯合機場反對同盟”開始對政府強硬姿態進行以硬碰硬的鬥爭。

  這與三裡塚農民多是1945年日本戰敗原滿蒙開拓團的成員有關。二戰後,應日本政府要求,這些從中國回來的成員在原是荒蕪的土地上開墾十餘年,因而更會“拼命要保住自己親手創造的家園”。他們組成少年行動隊、青年行動隊乃至婦女行動隊開展鬥爭。

  運動初期的二十年間,大小衝突56次死傷近萬人,抗議活動帶有濃重的左翼運動色彩

  此後,從1967年至1978年間,三裡塚共爆發了56次衝突,其中4名警察和1名示威者死亡,3,100名警察和5,000 抗議者受傷,1,900 人被逮捕。1971年2月22日,政府第一次施行強制徵地行動,反對同盟成員和警察發生衝突。在半年後的第二次強制徵地行動中,反對者包括各地趕來的支援者超過5000人,而千葉縣出動5300名警察。雙方衝突造成3名警察死亡,475名反對者被捕,150多人受傷,這次事件被稱為“東峰十字路事件”。

  而此時的日本正在中國掀起的一輪輪紅色高潮、亞非拉汹湧的獨立運動影響下,被左翼運動所籠罩。成田機場的反對同盟與前期的反越戰,後期的反對伊拉克戰爭、沖繩民眾反對美軍基地活動互相支持,遙相呼應。1978年4月,成田機場即將開業的前夕,爆發了一場由8,000 名學生和農民組成的大規模示威。當14,000名警察趕到時,示威者已用大型平板車上撞開了候機樓大門,他們手持燃燒彈的和鐵棒占領了整個機場。這就是著名的“成田機場管制塔占領事件”,其中“新左派活動家”多達4000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