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民進黨又失轉型契機

http://www.CRNTT.com   2012-12-17 09:40:12  


蘇貞昌主導設立“中國事務委員會”的主要目的,不在於整合兩岸政策共識,而在於“喬”人事。
  中評社北京12月17日訊/資深台灣問題評論員林修祺日前撰文“民進黨又失轉型契機”指出,最近民進黨的“轉型”又告破局。這次轉型破局,主要體現在黨主席蘇貞昌籌設“中國事務委員會”過程中,出現重大反覆和倒退。

  蘇貞昌在今年5月競選黨主席時,提出要創建“中國事務委員會”,承諾由謝長廷擔任主委。蘇貞昌當時說,要打造出一個內外功能兼具的平台,以制定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同時促成民共交流對話。當時黨內外大都認為,蘇貞昌這個規劃對民進黨轉型具有指標意義;賦予“中國事務委員會”定位、功能與任務,被視為民進黨轉型的引擎,甚至是“大轉型”的最好契機。

  “中國事務委員會”變形

  但可惜虎頭蛇尾,雷聲大雨點小。這件事拖延了半年,直到11月21日,民進黨中常會才通過蘇貞昌的提案,設立“中國事務委員會”,由黨主席蘇貞昌兼任召集人,並握有人事提名權。設置要點表明,該委員會只是要制定“有關中國政策與兩岸交流的策略,以維護台灣主權,確保台海和平”。其五點任務也只限於“研判中國情勢、檢討因應兩岸關係、檢討因應兩岸政策、擬定民進黨與中國交流策略、研判區域政經情勢”。

  這個“中國事務委員會”與原先構想的定位、功能與任務不相符,由原定的決策機構與“民共交流平台”,降為黨內的幕僚單位和咨詢平台;不僅取消了與大陸交流和跟中共打交道的功能,而且對內功能上亦大為減縮,由日常運作的決策機構,改為每兩月集會一次的“談話”;而且推翻原先的承諾,不請謝長廷出任主委,等同正式拒絕了謝長廷的轉型路線。加上拒絕正名為“兩岸事務委員會”或“大陸事務委員會”的建議。黨內改革派批評蘇貞昌“向獨派投降”,摧折了民進黨的轉型契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