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龐中鵬:“二進宮”的安倍能走遠嗎?

http://www.CRNTT.com   2012-12-27 10:28:08  


 
  就安倍晉三而言,他上次從小泉手中接過“船老大”之職位之際,靠的同樣被視為“鷹派語言”;但他一旦上台,卻首訪中韓,並發出促進中日關係向前發展的好話,這一點令世界瞪大眼睛。要問個中原委,很清楚,安倍是要與上任的小泉政策作一些切割,以穩定日本大局。

  此次,安倍在競選前後之所以不斷地拋出有外中日關係的硬話,既有與日本民主黨爭選票之謀,也有與更右翼的石原比雄之意,安倍率領的自民黨的以大比率獲勝,證明他的謀略成功。

  但勝選成功的安倍是否會遵守他的選舉諾言,人們看到在他當選的次日,安倍同樣強調努力改善日中關係,也就暗示,他在開始修正他選舉語言。而今,才短短的數天,一句暫緩向釣魚島派出公務,就令人們看到了安培競選之際已著手執政的不同的政策取向。

  對於日本執政人物而言,最大危機不是釣魚島,不是與中韓爭領土,而是經濟危機。媒體雲,石油危機之後,日本進入了平穩低速的經濟發展時代,特別是在1993年之後,日本經濟甚至出現了負增長,此後的二十多年,日本走上了經濟低迷時代,池田信夫將這二十年稱為“失去的二十年”。日本已連接20年處於經濟下滑狀態,是引發日本政局不穩的基礎。2011年《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政府債務將首次超過2倍,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到2014年,日本政府債務可能達到2.3倍,到時候日本恐怕不如希臘政府的後塵。日本唯有實現3%以上經濟增長率才能穩定日本政局。野田政權恰恰在國內經濟方面回天乏術。因此,選擇與中國外交較勁的老路,只能是裡外不是人,經濟繼續惡化,民調持續下降。據悉,日元匯率在12月17日下滑至18個月來的新低。日媒體稱此現象是日本經濟界對安倍執政的“反應”。也似乎在告訴包括安倍在內的日本政治人物,要日本經濟解困,選擇與中國惡鬥是死路一條。日本國內的經濟問題,在目前階段,顯然已經完全成為了考驗日本政壇的一塊試金石,大多數日本政客的倒台,都和低迷的日本經濟息息相關。這一次安倍的上台,也和野田對於緩解經濟壓力的舉措不力有關。

  可以說,安倍晉三即使再右翼,其當政後也不能漠視這一酷實。因此,他不能不把主要精力放在解決日本經濟困局之中。

  日本輿論認為,民主黨慘敗的主要原因是沒有兌現此前的競選承諾,包括無法振興長期萎靡不振的經濟,削減居高不下的財政赤字。既然著眼於解決日本經濟困局,作為世界第二經濟體,被視為世界最大消費市場的中國就是幫日本經濟解困的重大途徑,日本不能一味與中國的“唱鬥字歌”。

  還應一說的是,無論日本自身的右翼勢力,還是其後台美國,都不能改變日本政壇基石的現狀。美國的重返亞太,並非單純為了抑制中國的和平崛起,也同樣基於日本的一些考慮,而日本也顯然知道美國對自己並沒有那麼放心,唯美國馬首是瞻才是唯一的出路。美國,基於其亞太戰略,既不想自身地位削弱,也不希望中日長期交惡,因此,適度遏制日本擴張也不是不可能,這樣就對安倍的右翼思潮產生一定制肘。(2012年12月26日10:31來源:中國網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