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從洪都拉斯要在北京設立商務辦事處說起

http://www.CRNTT.com   2012-12-29 10:01:00  


 
   其實,洪都拉斯要在中國大陸設立商務辦事處,既有現實的考量,也有長遠的目標,是“可操之於我”的作為,輪不到台北置喙。現實考量,就是一方面洪都拉斯與台灣的經貿關係並不密切,即使兩者已經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但對洪都拉斯經貿的助益不大;而中國大陸的龐大市場對洪都拉斯充滿了誘惑,而且中國大陸在中南美洲其他國家的龐大投資也讓洪都拉斯唾涎欲滴,在兩國沒有外交關係,因而不可以在大使館設立商務處的情況下,為了開拓雙方的商貿關係,確有在北京設立商務辦事處的現實需要。另一方面,台灣為了推行“活路外交”措施,縮減了對“邦交國”的經濟援助,當然更是出於本身財政緊張,減少以至是停止了對洪都拉斯的經貿援助,洪都拉斯或許是要重用過去屢試不爽的手法,以“要在北京設處”來對台灣進行“外交金援勒索”。

  而長遠的目標,就是要效仿當年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在尚未與中國大陸正式建交的情況下,先是設立聯絡辦事處的做法,先是在北京設立商務辦事處,加強雙方經貿聯繫,為雙方正式建交奠下基礎。一但時機成熟,就立即建交,而商務處則自動升格為大使館。

  對台北來說,此之所以是警訊,是必須注意到一個細節,那就是在陳水扁當政時期,中國大陸在台灣的數個中南美洲“友邦”如海地、多米尼加、巴拿馬等設立“貿易發展辦事處”,都是中國大陸的主動作為;在馬英九上台之後,中國大陸即主動停止了此種“進攻”動作。而洪都拉斯今次要在中國大陸設立辦事處,是洪都拉斯作出主動,並非是中國大陸的主動作為,而至少表面訊息是如此,這對台北的威脅就將更大。這是因為,北京無須揹上對台灣“毀諾”的“黑鍋”,但卻對急於與中國建立商貿關係的中南美洲台灣“邦交國”,充滿誘惑及示範作用;甚至是將會鼓舞曾經以不接受台灣“大使”遞交“國書”的巴拿馬總統,再次向北京提出建交的要求。

  當然,對北京來說,儘管為了照顧馬英九的“面子”,避免他遭受“雪上加霜”之苦,可能會低調處理此事,甚至是像婉拒巴拿馬的建交要求那樣,對洪都拉斯設立商務辦事處的要求採取克制態度,但由於從整體戰略考量,尤其是要反制美國目的是為了圍遏中國的“重返亞洲”戰略轉移,也不排除中國大陸樂於接受這個可在美國的“後院”加強牽製作用的“送上門來的機會”。而由於台灣地區的“邦交國”,有相當部份集中在中南美洲,故而其“骨牌效應”是將會是很明顯的,這是“副業收入”。因此,北京可能會樂見其成,作為警告馬英九的一張“牌”,既是表達對馬英九“只經不政”的不耐煩,也是可以發洩對馬英九急於參與那個明顯對中國大陸不利的“APP”的不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