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污染嚴重 北京自來水喝不得?

http://www.CRNTT.com   2013-01-07 11:52:35  


 
不過,水質應被警惕和呼籲,但不用過分恐慌

  新國標是非常高的標準,身體孱弱的特殊群體需要特別注意,健康人不用慌

  張嵐是中國疾控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水質安全監測室副主任,是新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並全程參與了衛生部飲用水衛生監測網絡的建設工作。她說,水質指標限值是依據每天每人飲水2升,連續飲用70年,因飲水而患病的幾率小於百萬分之一而估算出來的。而查看世界衛生組織2011年最新飲用水準則的說法,也發現類似的謹慎,比如制定一些致癌物的標準時,用的限值是每10萬人連續喝帶有這種物質的水70年,可能會有1人致癌的濃度。

  拿引發討論熱潮的這篇“專家20年不喝自來水”裡提到的硝酸鹽來舉例,專家說“我們上周剛測了,自來水中硝酸鹽(以氮計)的指標已經達到每升九點多毫克了…雖然這一指標未超過國家標準規定的10mg/L的標準值,但已經很接近了。”世界衛生組織對硝酸鹽是以NO3-計,給的限制是50mg/L,換算成中國以氮計的計法,大概是11.3mg/L,世衛標準還要低於中國新標準。世衛組織對這個指標的解釋是,是基於人工喂養的嬰兒中出現高鐵血紅蛋白血症來制定的準則值。同時,世衛組織也強調,由於這個準則值是針對一組特殊和易受損傷的亞人群(即人工喂養的嬰兒),因此,該準則值對年齡大一些的兒童和成年人來說則遠遠高於保護水平。而美國標準和中國標準用的計量方法一樣,數值也一樣,都是10mg/L。美國環保署的報告也解釋,這個準則值對嬰幼兒、哺乳期的母親、孕婦及某些老年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不過別的群體就不一樣了,連年紀大一點的小孩都能夠較好抵抗。

  很多誤傳、恐慌來自水質信息的監管混亂、不透明

  還有許多誤傳。比如引爆話題的專家說,為了降低水的硬度,北京用地表水勾兌地下水,事實上,通過北京水務集團的網站可知,北京的水廠分為地表水廠和地下水廠,並且像是供水量大的第九廠,都用深層處理技術。而根據新國標,硬度的標準是450mg/L(以CACO3計),專家說的是地下水硬度是400mg/L,就照此說法,水廠的地下水硬度也完全沒超過新國標,又幹嘛費神費力費成本地去做什麼勾兌呢?

  而另一個誤傳就更廣了,一個連許多官方媒體都引用的說法是,“世界衛生組織(WHO)調查資料顯示,全世界80%的疾病和50%的癌症與飲用不潔淨的水有關。”。事實上,現在世衛組織關於飲水健康的板塊並無這樣的內容。而再往前追溯,在六七年前,一些文章說這是世衛組織1992年公布的。可再往前看,原來在2004年就有這樣一個相似版本,“《中國水網》雜誌指出:‘全世界80%以上疾病和33%的死亡與受污染的飲用水有關。’”所謂“世衛組織”的這個“說法”,廣泛出現在許多跟飲水器或者淨化器有關的宣傳中。事實上,去年,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刊登了一項重大公共衛生研究成果《全球疾病負擔研究2010》,作為最大系統化的去量化世界各國的健康水平和趨勢,這項研究共有來自於50個國家的302個機構組織的480多名研究人員參與。在評估中,就算完全未經處理的水,引發的疾病負擔也只排在全球第33位,大概每年導致300-600萬人死亡,引發的疾病負擔占全部的0.9%。(關於水質不好的情況下怎麼喝水更安全、可靠等信息,會在明天的騰訊新聞百科欄目提供)

  當然,會產生這些誤傳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水質情況不公開、不透明。試問連基本的水質真相人們都無從看到,又怎麼能不恐慌呢?而一個重要的、關乎國計民生的公共品,本該有更好的監管和服務。這需要有關部門的努力,最起碼先做到公開、透明、第三方監管,而不是藏著掖著。

結語

  對每個人來說,飲用水像空氣,無可選擇,無從逃避;對政府來說,供水工程是最為基礎的民生工程,遠比修馬路、建高鐵、蓋高樓更為基礎;近十幾年來,供水成了最被忽視的民生工程。——一位業界人士的感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