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中共的“黨文化”及其命運

http://www.CRNTT.com   2013-01-15 10:27:35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鄭永年
  中評社北京1月15日訊/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鄭永年今天在聯合早報撰文《中共的“黨文化”及其命運》指出,到現在為止,很多人都已經認識到,文化是一種軟實力。一種積極正面的“黨文化”有助於黨的生存和發展,但一種消極負面的“黨文化”則加速黨的衰敗。詳論如下:

  中國共產黨擁有8000多萬黨員,為世界上最大的政黨,其黨員的數量要比大多數國家的人口還要多。但是,作為唯一的執政黨,中共面臨著無窮的問題、挑戰,甚至危機。有人說,中共那麼多黨員,如果每一個黨員可以為黨承擔一份責任,這個黨還有什麼問題呢!既然執政黨面臨那麼多問題,就說明了,無論是執政黨還是其黨員,都沒有擔負起責任來。為什麼會導致這樣一個不應當發生的局面?這裡的因素非常複雜,但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執政黨已經發展出了不應當出現的“黨文化”。

  如同世界上其他的政黨,任何一個政黨都有其獨特的黨文化,或者組織文化。一種積極的組織文化,是這個組織生存和發展的軟力量。但我們這裡所說的“黨文化”是一種消極文化,是促使黨快速衰敗的負面文化。

  如何來理解“黨文化”的消極性和積極性,正面性和負面性?這個問題主要看政黨的性質。政黨和其他任何社會組織最大的區別在於其目標是執政,也就是說,成為執政黨是任何政黨的使命。一個政黨,如果沒有這種使命感,就不是真正的政黨。如果要執政,政黨就要考慮其和社會的關系。一個脫離社會、不能得到社會支持的政黨,是不能成為執政黨的;同樣,一旦脫離社會,失去社會的支持,一個執政黨的執政地位也是不可持續的。從這個角度來說,理解“黨文化”的正、負面並不難,那就是,一種鼓勵和支持黨和社會聯系的文化,就是正文化和積極文化;而一種導致黨和社會脫節和分離的文化,就是負文化和消極文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