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孫興傑:緬甸政改的地緣政治效應

http://www.CRNTT.com   2013-02-03 08:34:51  


 
  緬北的衝突並沒有逆轉政治改革的進程,新聞審查取消了、公民自由創辦日報即將成真、不同政見者回國不再是夢想,緬甸政治改革的步伐在不斷加快。政治改革本身也是重建聯邦制的過程,在世界歷史上從沒有哪種聯邦制度可以長期拒絕自由與民主,真正的聯邦制是基於公民權利、廣泛參與而建立起來的分權體制。登盛的改革擴大了公民參與的空間,也是對聯邦制的貫徹與落實。

  政治改革的推進增強了中央政府的合法性,從而使其可以對緬北各邦“軟硬兼施”,通過談判的方式“收服”了克倫,而對克欽則展開了猛烈的進攻。戰爭或者征服很難建立一種平等的政治秩序,談判與妥協才是唯一可行的出路。1月16日,全國民主聯盟主席翁山淑枝在國會呼籲立即停火,17日緬甸聯邦議會發表公告希望克欽軍放棄戰鬥,與政府進行談判。

  政治改革緩和了國內對立的氣氛,包括翁山淑枝在內的反對派也沒有對緬北戰事明確表態,緬北的權力格局正在發生變化,這應該算是政改帶來的首要地緣政治影響。

美國的沉默

  緬北炮火連連,而美國、日本等大國卻絕口不提,一些英美媒體甚至將緬北衝突視為對中國的考驗,完全沒有承擔昔日熱衷的“警察角色”。緬甸開啟政改以來,包括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內的大國政要紛紛造訪緬甸,昔日國際社會的“棄兒”一夜之間成為大國追捧的“明星”。以政治改革來堵住西方大國的嘴,這是緬甸政府的大戰略所在,也是政改帶來的地緣政治紅利。

  緬甸的地緣政治價值自不待言,但是長期以來成為地緣棋局上的“隔離帶”,政改則使緬甸的地緣戰略價值有了“套現”的機會。美國解除了對緬甸的經濟制裁,還將向其提供援助;日本新政府派出副首相麻生太郎首訪緬甸,免除3000億日元債務的同時提供低息貸款;印度國防部長也將訪問緬甸,增強雙方的軍事合作。大國競相進入使緬甸的身價也在“全線飄紅”。

  政治改革改變了緬甸的國際形象,使其進入“民主”的行列,這是美日印等國主動示好於緬甸的重要原因。美國希望緬甸的政治改革能夠持續推進,因此對緬北戰事保持沉默。緬甸經濟建設正在起步,美日印等國都想抓住進會進入這個緬甸市場。政治改革堵住了美國的嘴和外部制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