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專訪林懷民:創作沒有方向 是一種探險過程

http://www.CRNTT.com   2013-02-25 12:51:11  


 
  在創作中,他說自己“不知道如何去編舞,就是生活其中,看到了什麼,或者體驗到了什麼,便試著把它做出來。創作是一種摸索,一種探索的過程。”是“沒有方向,沒有劇本”的,他無時無刻不在尋找新的可能。而非按部就班地一板一眼地完成。

  他的這種無時無刻不在探索的精神,也體現在他的人生經歷中。

  林先生經歷過不少變動、轉折,例如他19歲時從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轉到新聞系就讀。而且他還是一位受60、70年代台北文壇矚目的作家,14歲發表小說,22歲出版作品《禪》,他從一位年少成名的作家,轉行投身於編舞事業。林先生說,他這個人“就是喜新厭舊,總是在尋找別的可能性,尋找新的東西”。因此他嘗試了很多東西,而最後是編舞把他“套牢”了。

  編舞一套就將他套牢了數十年,套出了20部佳作。

  林懷民先生的多部作品都是以西方音樂配合中國傳統文化的舞蹈,例如林先生的《行草2》是採用約翰.凱齊的音樂,來通過舞蹈表現中國古典書法的神韵。他說兩種不同文化的結合是很自然的事,“對文化的理解,並不是刻意地去融合”。就如同我們中國人也喝咖啡一樣。

  正因林懷民先生自然而然的意識,才能將兩種文化完美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說起他創辦的現代舞團“雲南舞集”,他曾言全世界舞團都有經濟困難,但因為他在“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沒有時間、沒有心情去抱怨,去自艾自憐。”並且舞團經過多年的努力與經營,情況已比從前好了不少。

  林先生因工作繁忙,接受採訪的時間也十分有限,但記者從他和藹的語氣與真摯的回答中,體會到他的真誠與實在,體會到他時刻“尋求新的可能”的真性情。

  就如林懷民先生自己所言,“創作沒有方向。”真實的林懷民先生不活在獎項裡,而是腳踏實地走在藝術創作的“探險”之路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