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政府改革要有“拿自己開刀”的勇氣

http://www.CRNTT.com   2013-03-04 08:24:05  


政府改革關鍵不在機構的增減,更在於政府職能的轉變。
  中評社北京3月4日訊/十八屆二中全會日前在北京結束,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這標誌著又一輪政府改革即將啟動。

  幾乎與此同時,深圳、珠海開始實施商事登記改革:企業登記從審批許可向核准登記轉變,新版營業執照種類大幅精簡、不再記載經營範圍、不再記載“注册資本、實收資本”,不再年檢。

  新京報發表社論指出,政府改革,關鍵不在機構的增減,更在於政府職能的轉變,當前政府職能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有相當大的距離。政府經濟職能轉變不到位,政府與市場關係難以理順,市場經濟無法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市場的動力難以有效釋放;政府的社會職能轉變不到位,政府與社會關係難以理順,社會自我發展缺乏應有空間,社會管理創新實質應是政府管理創新。

  深圳、珠海商事登記制度改革,說來簡單,無非是把企業從審批許可制改為核准登記制。在審批許可下,新企業“非允許不能成立”,政府擁有掌握企業出生的大權;而在核准登記制下,企業“非反對即成立”,市場擁有企業出生的大權,政府只起備案作用。客觀地說,這項改革雖然小,但實質性地改變了政府職能:政府不再更具體地微觀幹預企業;企業是否出生,只看市場臉色,而不用看政府臉色。由此帶來的一個結果是,企業登記注册的程序更簡單,時間更短,成本更低。這將直接降低企業面臨的交易成本,進而刺激社會創業。

  文章表示,機構增減易,職能轉變難,對於政府職能轉變的難度,要有充分的準備。改革政府,實質在於切斷有可能形成政府利益的一些渠道。企業登記從審批制改為登記制,一些吃拿卡要的機會就沒了;行政審批權下放甚至廢除了,企業找市場的積極性要遠高於找市長,甚至根本無須去找市長;社會組織發展放開,要辦慈善,也未必通過政府途徑了。這些切斷政府自身利益的改革,很容易遇到有形無形的抵觸,也很容易以各種堂而皇之的理由不予執行。海南早在建省辦經濟特區之初率先實行“先上船後買票”的企業注册登記制度,但沒有堅持下來。這深刻地表明,改革政府,面臨的阻力與壓力,是難以想象的。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