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我們期待什麼樣的“收入倍增”?

http://www.CRNTT.com   2013-03-06 11:43:39  


由於人均收入持續滯後於GDP增長,長期以來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差距
  中評社北京3月6日訊/“人均收入要翻一翻,算下來每年GDP和收入只需增長7%。這個並不太難。過去十年,由於人均收入持續滯後於GDP增長,長期以來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差距。如果這個差距能即刻消除,則相當於城鄉居民所有的開支,包括住房、醫療、交通、教育、購物、餐飲在內,能比現價打了5~6折。”華聲在線今日登載專欄作者西峰的評論文章“我們期待什麼樣的收入倍增”,全文內容如下:

  2013年3月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實際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 是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實際上去年公布的中共十八大報告就已提出:“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這是中共執政60餘年以來,首次明確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標。

  人均收入要翻一翻,算下來每年GDP和收入只需增長7%。這個目前看來並非難事,我們該關注的是,什麼樣的“收入倍增”才是值得期待的?

  □ 人均可支配收入

  收入倍增計劃(Income Doubling Program)其實並非一個全新名詞。1960年,日本首相池田勇人開始了為期10年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計劃提出:國民生產總值(GDP)年平均增長速度為7.8%,人均國民收入(即人均GDP)年平均增長速度為6.9%。如此,到1970年,日本國民生產總值和人均國民收入都可以比1960年翻倍。

  這個計劃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獲得了很大成功。在這10年間,日本人均國民收入(人均GDP) 從1960年的395美元,增加到1970年的1592美元。名義數值升了3.9倍。而扣除通脹後的人均國民收入增幅,也達到了11%,遠超了計劃目標。不過,期間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則較緩,扣除通脹因素,10年間僅增加65%。也就是說,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但遠遠落後於人均國民收入(人均GDP)的增長,沒有達到倍增的目標。這一缺陷後來也成為人們詬病該計劃的部分之一。

  中國過去20年所經歷的情況和日本這段時期的經濟發展有些類似。

  GDP高增長與收入低增長在過去20年,中國經濟也經歷了高速發展,無論是人均GDP,還是人均可支配收入,都經歷了連續2個10年倍增的階段。收入倍增對中國國民來說,其實並不是一個陌生的現象。

  但是另一方面,大家在目睹經濟和收入高速發展的同時,也經歷了在住房、教育、醫療、物價方面的高額開支。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GDP的高增長和收入低增長之間的矛盾。

  從1991年到2011年,中國GDP從2.2萬億升至47萬億。年均名義增幅16.6%(含通脹因素)。同期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700元升至21,809元,年均名義增幅13.6%(含通脹因素)。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