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張廣昭:習近平、戈爾巴喬夫與新加坡模式

http://www.CRNTT.com   2013-03-11 08:58:56  


 
  其實,從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推行改革與捍衛黨的自上而下的權力之間的衝突,就一直是中共永恒的主題。尤其是進入新世紀的這些年,這種矛盾已經變得尤其尖銳。伴隨著人們教育程度的提高,社交網絡等新媒體的迅猛發展,中國公民的權利意識開始覺醒。相對於以往受到的不公正,他們有了更多表達不滿的渠道,包括類似西方的街頭抗爭。他們對負責制政府、透明性體質的期待越來越高,期待更有效的官員問責的壓力逐步增長。換言之,當前,中共面臨一場如何在國家發展過程中,有效控制社會的嚴峻考驗。

  非常重視民意的習近平,已經嘗試對公眾的期待做出回應。他和他領導的團隊正在尋找一種可替代的發展模式。跡象顯示,他認為新加坡模式可以作為一種嘗試。

上台前便留意新加坡

  據《紐約時報》去年10月的報道,2010年夏天,習近平在北戴河同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進行了一次鮮為人知的會晤。當時,習近平和中共前總書記江澤民達成了共識,即將來要嘗試採用新加坡模式。當年11月,習近平便帶領一個團隊訪新,研究新加坡的執政模式。另有港媒報道稱,中國中央電視台正在準備播出有關新加坡現代化經驗的紀錄片。

  對於中共領導人來說,新加坡模式允許更多的自由經濟政策及政治聲音,同一黨執政並存,這一點對他們很有吸引力。另外,新加坡成功擺脫了“中等收入陷阱”,這也是非常值得學習的地方。 

  儘管國際上普遍認為,新加坡模式對政治、媒體和居住的管制,展示了“一種半集權主義和半自由民主的體制”,但是從福山對現代政治秩序的定義來看,新加坡模式已經切合。斯坦福大學學者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中認為,現代政治秩序具有三大要素,即強大的國家、法治、負責制政府。

  新加坡模式被很多人誤讀。其實,新加坡擁有在嚴刑峻法體制中維護著的選舉制度。執政黨——人民行動黨每五年要交一次成績單給新加坡選民,而新加坡選民難能可貴地具有台灣選民不具備的理性:更多地是通過自己對候選人的素質、政績做出判斷來挑選政黨。也許選舉制度有瑕疵,但人民行動黨仍是通過選舉合法性上台執政,他們的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不比西方政黨差,對民意的敏感程度也令人驚訝。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