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以人民幣國際化緩解貨幣擴張壓力

http://www.CRNTT.com   2013-03-18 08:49:46  


  中評社北京3月18日訊/2012年,全球新增貨幣折合人民幣26萬億元,其中中國新增廣義貨幣(M2)12.26萬億元,占全球新增M2的46.7%。中國證券報發表中央財經大學財政學院張威文章表示,從存量看,2012年末,中國餘額達到了91.42萬億元人民幣,居世界第一,是美國的1.5倍。美國法律規定貨幣發行量不得超過GDP的70%。2012年末,中國M2和GDP的比例達到1.88倍,創下歷史新高,使得“貨幣超發論”成為當前討論焦點。

  文章分析,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由於不同的因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貨幣超發。但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中國貨幣超發成為世界性貨幣超發的一個環節,具體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外部原因,匯率制度與美元超發。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美聯儲採取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由於美國經濟的比較劣勢和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大部分流動性通過現行的“後布雷頓森林體系”轉移到他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在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和固定匯率的國家不得不發行大量的本國貨幣對衝美元,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只能加大貨幣發行量;二是內部原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鬆的貨幣政策需要大量貨幣。

  值得注意的是,美元、日元和歐元是世界三大儲備貨幣,它們的流動範圍是全球市場。它們放水“受災”的是世界各個國家,也就是說,由於貨幣增加帶來的通脹壓力,由全球各國來買單,雖然也會對本國有影響,但影響並不是太大,何況它們還根據國內生產總值(GDP)進行貨幣發行,不存在貨幣超發的情況。中國的情況則完全不同。由於人民幣國際化仍在進行中,人民幣尚不可完全自由兌換,人民幣發行幾乎全部在境內流動。所以一旦超發,只能由國內百姓買單,帶來的通脹壓力完全由國內市場承受。

  一是貨幣超發會帶來通脹,衝擊物價。通貨膨脹與貨幣超發之間存在的關係也得到中國很多學者的認同,如中國人民銀行前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周其仁警示,“貨幣老虎越養越大”。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