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港刊:德法和解啟示中日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13-03-22 11:08:48  


 
  對中日有高度參考價值

  一般只要提到戰爭責任,多數結論都是:德國人懂得反省自責,日本人死不認錯。1970年德國總理勃蘭特在華沙猶太人殉難紀念碑下跪的身影,深印在世人腦中,成為德國誠懇道歉的公共記憶核心。其實,德國人懺悔不表示道德就一定高於他人。德國高調懺悔,大半是歷史條件和政治現實的共同產物。

  英、荷混血記者兼作家布魯馬在日本受過教育,並長期駐留亞洲,他的書《罪惡的代價:德國與日本的戰爭記憶》重要論點包括:罪與恥並不那麼容易區分,有太多毫無悔意的德國人,也有太多努力揭發國家罪行、希冀贖罪的日本人……日本人的低調悔意和罪惡感並非本性愛面子使然,而要追溯到美國接管之後的政治運作,如東京審判、麥克阿瑟與裕仁天皇的交易等……廣島及長崎的原爆,更讓日本能以受害者的面目出現……

  德法和解在內外歷史條件上與中日情況迥異,但仍有高度的參考價值。德國外交部德法關係首席顧問德梅斯梅在接受《亞洲周刊》訪問時表示,德法從來不是炙熱的愛戀關係,在官方的層級上,有時連友誼也稱不上,但因為條約的規範,雙方必須定期咨商,“會議總得有議程,會後得有具體政策和行動出現,記者等著發新聞,不想談也不行,只要雙方開始溝通,願意吵架,就有助於化解僵局”。她強調吵架是有方法的,不是每個人都會,“關鍵是妥協的意願”,否則漫長的50年,德法關係早已觸礁!

  比官方層次更重要的,是民間社會的交流,尤其是青年學生之間不間斷的接觸,更是消弭偏見的良方。德法青年辦公室的成立恰好和《愛麗舍條約》

  同年,至今已有800萬兩國青年參與交流,對增進下一代情誼居功至偉。此外,德法間存在2000多個友好城市、1500家企業互設分公司、一個雙語電視台ARTE、一家足與波音抗衡的德法合資飛機製造廠(空中客車)、2006年起更開始了共同歷史教科書項目。千絲萬縷的民間往來和經濟活動,讓盟友關係一代比一代密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