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金磚重塑國際金融格局

http://www.CRNTT.com   2013-03-28 08:37:16  


金磚國家領導人在南非德班第五次會晤
  中評社北京3月28日訊/此間學者張茉楠今天撰文“金磚重塑國際金融格局”指出,金磚國家迫切需要為龐大的外儲尋找出路,來提高對外資產的收益率。金磚國家要減少美元資產和美國債券投資,而轉向相互之間的股權投資和產業投資,這不僅會改變中國長期以來的全球資本循環模式,也必將切實扭轉全球財富失衡的局面。

  本次德班金磚峰會推動金磚國家全面合作進程大大加速。從一個抽象概念到舉世矚目的多邊合作機制,金磚國家經過近10年的磨礪、演變,已然成為全球經濟增長引擎和重塑國際金融秩序的新生力量。

  在全球金融持續動蕩的年代,如何“抱團取暖”,深化彼此間的金融合作、推動國際金融合作機制建設意義重大。

  金磚國家早已成為新興經濟體“群體性崛起”的代名詞。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1年統計,按購買力平價(PPP)計算,最近5年世界經濟增長的70%來自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其中金磚四國占有相當大的比重。

  隨著2010年南非作為正式成員加入“金磚國家”陣營,2010年5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占到了世界經濟總量的18%,貿易額占世界的15%。

  根本而言,金磚國家大都經歷了資源驅動型和出口驅動型增長模式,中國號稱“世界工廠”,印度被譽為“世界辦公室”,巴西號稱“世界原料基地”,俄羅斯被稱為“世界加油站”,各國發展模式的趨同性是大都受制於發達國家為主導的全球產業分工和金融分工,以致於成為發達國家在全球資源配置結構中的廉價生產基地和資源供應地,難以獲得在資源、市場、利潤方面的公平利益分配。

  相比較而言,金磚國家間的內部合作還處於初級階段。金磚國家間的經貿合作數量仍偏低,比如中國去年與其他金磚國家的貿易額增幅高達40%,超過其在全球範圍內的平均水平,但其他金磚國家之間的貿易額相對較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