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日本 一個當之無愧的推理小說王國

http://www.CRNTT.com   2013-04-08 14:31:11  


 
  上文所述日本推理小說的空前盛況,並非一朝一夕之功。下文試對日本推理髮展源流作一簡單梳理。按照現今大多數日本推理評論家的看法,日本推理小說是東、西方文化合流的一種特殊產物(這裡的東方文化以中華文化為主,西方文化則以英美文化為主),也因此其發展之肇始,便已貼上了雙重文化舶來品的標簽。當然,若論及“先來後到”,漢學被認為是最早對日本推理產生作用的文化力量。日本自平安時代(794年—1192年)前中期開始確立起“物語文學”傳統,之後近五百年中有眾多物語作品,因受到《韓非子》(當時日本高級學府必備的漢文教科書)、《棠陰比事》(宋代桂萬榮編撰的一本法醫學著作)、《三言二拍》(其中頗多古典公案小說故事)等由中國傳入的文獻影響,經常能見到一些與犯罪緝凶題材有關的內容。到了江戶時代(1603年—1868年)前期,被後世推崇備至的文化大師井原西鶴,更是根據上述漢文作品模仿創作了帶有濃重刑案庭審記錄色彩的《本朝櫻陰比事》,這是迄今所見最早的具備一定推理體例的成型作品。其後,《日本桃陰比事》、《鐮倉比事》等跟風書籍陸續問世,所造成的規模和影響都不小。

  漢文化對日本的這種持續影響力直到1841年方受到衝擊,產生鬆動跡象。這一年即“世界推理元年”,美國人埃德加.愛倫.坡在《葛拉翰雜誌》上發表短篇密室推理小說《莫格街凶殺案》,確定了推理文學的基本型格。凑巧得很,同年,漁夫約翰萬次郎(本名中濱萬次郎,當時只有十三四歲)在日本近海遇險,幸被美國捕鯨船“約翰.哈蘭德號”救起,並帶到美國生活。萬次郎在馬薩諸塞州的新貝德福德登陸,受到船長一家照顧。長大後他不但在學校獲得第一名的成績,之後上了捕鯨船更被選為船長,不過旋即他就決定回日本,盡其所能地拉著當時這條閉鎖的島國小船駛向世界的大海。1851年萬次郎歸國後,受薩摩藩禮遇供職於長崎奉行所,接受藩長島津家的長期詢問。此舉仿佛蝴蝶效應一般,先後招致了鎖國政策的終止和明治時代(1868年—1912年)的到來。

  西方文化於焉源源湧入,外國文學作品不分國別、格調被大量譯介進來,其中尤以方興未艾的偵探小說居多。其間,黑岩淚香編譯(據日本人名、風物、文化特點予以改寫)了《法庭的美人》等 30 多部作品,為日本推理的本土化創作提供了借鑒。1889年9月,終於技癢難耐的淚香在《小說叢》雜誌第一册上發表了短篇推理《無慘》,被視作日本推理小說的嚆矢之作(也有少數學者認為,須藤南翠在1888年寫的中篇小說《殺人犯》是最早的原創推理作品)。爾後,丸亭素人、南陽外史追隨淚香加入本土創作陣容,而前者與淚香合著的翻案小說《美人之獄》則被認為是日本最早的長篇推理作品。沒有多久,一些著名的純文學作家如穀崎潤一郎、佐藤春夫、芥川龍之介等人,也紛紛創作了頗有推理形質的作品,對日本推理的長足發展帶來十分深遠的影響。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明治期半以押川春浪為代表的少年冒險小說作家的崛起,為日本後世兒童文學、科幻文學和推理小說中“冒險派”的誕生奠定了基礎。而1917年,新歌舞伎作家岡本綺堂在《文藝俱樂部》雜誌上刊行短篇小說《阿文的魂魄》,開始了被譽為“捕物小說開山之作”的《半七捕物帳》長達30年的連載歷史,同時也一舉宣告了“時代推理派”的創立(該流派富含舊時文化風物的描繪,並以推理探案的形式呈現出來,其中被寫得最多的是江戶時代)。這段歷史,一般稱作日本推理小說的草創期,亦稱黎明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