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國家大劇院與威爾弟的歌劇《奧賽羅》

http://www.CRNTT.com   2013-04-15 15:43:38  


 
  那位據說著名的來自美國的扮演奧賽羅的歌者,一亮嗓子時我就知壞了,他充其量只是一個小號的男高音,音域狹小幹澀,而且聲線亦是尷勉而勉為其難的(這一點我對他深表同情,這不能怪他,他生就了這麼一副嗓子,無可更改),顯然,他難以提綱這台大戲,更何況是扮演一個在世界上廣為流傳的戲劇上的著名人物奧賽羅。整台戲下來無法讓人感受到威爾弟式的戲劇氣場,那種浩蕩激昂的激情,觀者的情緒徹底地受制於歌者的基本嗓音技能之所限,他無法盡興地表達出奧賽羅這個人物應有的氣勢與命運的捉弄———這是他天然條件所限。我們怎能怪罪於他呢?這亦讓我感到了奇怪,一個導演,當他選擇一位演員來扮演劇中主要角色時,當對這個演員的基本素質與條件有一個最基本的判斷與認知度,奧賽羅是一台大戲,自然這個角色所須匹配的是一個足夠大號的男高音,惟此,這個人物在歌劇中才能突顯出他起跌宕起伏的悲劇命運,以致感染觀者,但此次因其奧賽羅的過於“小號”,他發出的聲音竟是促狹而單薄甚至無力的,當樂隊的旋律大作時,竟然淹沒他的演唱之聲,不難見出,當一個擔綱的主角表演坍塌時,整台戲的效果就必然不言而喻了。

  再說大劇場的管弦樂隊。上一次觀看《漂泊的荷蘭人》時也是由同一支樂隊伴奏的,指揮亦為同一人,可讓人深感遺憾的是,這支樂隊泛善可陳,演奏毫無情感色彩,音色澀滯、幹癟,旋律亦鬆散且疲疲沓沓,顯然缺少最基本的訓練和素質培養,這就讓我非常的想不明白,既然花了這麼多錢去營造那個毫無必要的舞美設計,為什麼不省下錢來找一個好的指揮?一則可以讓歌劇的音樂更具聲勢與感染力,二則也可以順帶著規訓一下大劇場的這支不成氣候的管弦樂隊呢———他們實在是難當此任。

  我們的大劇院好不容易進入了歌劇的時代,可以與世界一流的樂隊與人才合作,向中國觀眾展現最精彩的歌劇與古典音樂,可這僅僅是剛剛開始,而且我們已然有過一個可喜的開端,可在我看來,《奧賽羅》卻過早地顯現出了一種疲態,甚至還有一種好大喜功、固步自封的自滿心態,如若不然,你難以想象他們竟敢拿出這麼一台差強人意的歌劇瞞天過海地糊弄觀眾。(來源:大家)  

  王斌:作家、評論家、編劇。編劇策劃過電影:《活著》、《有話好好說》《我的父親母親》《千里走單騎》《英雄》《霍元甲》等,出版小說《遇》《味道》《六六年》及散文與長篇報告文學《活著-張藝謀》《思想的鐘擺》《逆風的逍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