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創新能源消費模式的可靠路徑

http://www.CRNTT.com   2013-04-17 08:33:18  


 
  據英國BP公司發布的世界能源統計數據,中國2011年底探明煤炭儲量1145億噸(據《2012中國統計年鑒》的數據,中國煤炭剩餘技術可采儲量為2157.9億噸),占世界探明總儲量的13.3%,位居世界第三位,儲產比為33。國際能源署在中期煤炭市場報告中指出,中國在GDP增長基本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預計煤炭需求增速將遠低於過去10年的平均水平,這是因為中國正在轉變資本密集和高耗能的發展模式。

  鑒於能源安全的特殊性要求,能源需求必須主要立足國內。中國豐富的煤炭資源儲備使其擁有抵禦來自外部的能源風險能力。因此,煤炭在中國未來能源消費占比雖然下降,但還將是主導。中國憑借其蘊藏豐富的煤炭禀賦,不僅滿足其所需,還將在國際能源市場價格發生巨大波幅時,發揮寶貴的再平衡作用。

  而中國的資源消耗將伴隨東部地區城鎮化的基本實現而出現削峰。據中國目前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對資源儲備依賴情況的分析預測,未來20年,隨著東部地區城鎮化的基本實現,資源消耗峰值將出現歷史性逆轉。中國對傳統能源的需求,也將隨著消費模式的改變而出現結構性的改變。

  文章提出,應從新的視角全面認識能源模式的構成。從一般意義上講,能源消費行為是由消費政策、實施技術、使用標準、定價規則四部分組成,而能源消費模式應以建立和有效提供能源消費鏈為物質基礎,以能動的推動能源消費行為的改變為行為內容,來全面實現滿足人類生存與發展需求的基於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能源消費構成。從這個意義出發,能源消費模式的創新有以建立和有效提供能源消費鏈為物質基礎、以推動能源消費行為的改變為行為內容兩個基本路徑。歐盟關於效率的政策在建築領域的表現以及對能源公司採取不同形式降低能源消耗的一系列做法,就是在能源消費行為領域取得的技術上的創新。而中國能源消費模式創新還有第三路徑:若要“連接和驅動能源消費鏈的主軸”發揮能動作用,就一定要通過能源消費標準這個支點促使能源消費行為的改變,從而帶動能源使用效率的大幅提升。能源標準的核心意義就在於從市場整體利益出發,引導能源生產和消費等環節向著低成本、低污染、高效率的方向發展,並推動區域經濟結構的調整與升級。筆者以為,這理應成為中國實現能源消費模式上創新的主要路徑。

  標準不是成本收益的權衡,而是對未來經濟發展動力和結構等的全局性戰略問題。中國經濟目前正由外向型向內需型轉換,由數量投資型向質量主導型轉換,由污染消耗型向綠色生態型轉換,應盡早布局能源標準戰略,早規劃、高標準、嚴落實。以標準帶動產業發展和升級,保證能源對國家的戰略支撐作用。比如,中國通過技術創新在世界範圍內首推智能化電網就在標準和效率上雙雙獲益。

  文章最後說,從積極意義看,誰率先創新,誰就最有希望為人類做出較大貢獻;從現實意義看,誰率先創新,誰先創造總需求,誰就將贏得市場!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