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http://www.CRNTT.com   2013-05-02 08:16:43  


  中評社北京5月2日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降至3.3%,比其之前的預測下降了0.2個百分點。此前,國家統計局發布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長數據顯示,國內生產總值(GDP)為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7%,增速比上季度回落0.2個百分點。

  經濟日報發表署名金言的評論文章分析,兩個0.2的巧合不僅表明經濟增速的強弱快慢,而且提出了一個隱藏在增速背後的新問題:怎樣的經濟結構有助於主要經濟體擺脫目前增速趨緩的困擾呢?

  從國際看,美國經濟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跌入穀底之後已開始逐漸升溫,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應急刺激有望逐漸淡化,轉而採取一些中長期的策略安排,以改善其過度負債、透支消費畸形增長模式造成的不良後果,可以預見的一點就是奧巴馬政府強調的“再工業化戰略”,吸引被大量外包到發展中國家的製造業回歸本土。儘管美國的勞動力成本問題是其製造業回歸本土的現實障礙,但眼下國內外熱議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所孕育新的製造模式和生產方式,將可能成為彌補其“短板”的重要契機。同樣,備受歐債危機困擾的歐盟經濟,也許還要繼續下滑一個時期,但未來復甦的根本希望也將孕育在新的結構轉型的機遇之中。

  從這個意義上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下調經濟增長預測,只是基於目前主要經濟體經濟運行狀況的一個近期預判。那麼,歐美發達經濟體一旦擺脫目前仍然危機四伏的境地之後,又會呈現出怎樣的逼人態勢呢?僅以被未來學者廣泛描述的新型數字製造技術為例,應用3D打印可以在一定約束下隨意生產製作個性化產品,實現定制製造模式的大規模化。這種製造模式一旦出現,目前盛行的“集中生產、全球分銷”的產銷組織方式將隨之演化為“分散生產、就地銷售”新興方式。據此,有專家預測,相比工業經濟時代的生產模式,數字化製造模式的原材料使用,僅為傳統生產方式的十分之一,能源消耗、生產成本等將大大降低;通過網絡平台直接定制則使交易費用幾乎為零;分散生產、就地銷售,大量節約流通成本。傳統的勞動力成本和資源能源消耗的比較優勢,在技術創新和智慧創意等新的核心競爭力衝擊下將會喪失殆盡。由此,眼下備受危機困擾的發達經濟體在經歷了“工業化”和“去工業化”兩個歷史階段之後,將完全可以通過“再工業化”戰略實現重構製造業產業鏈和再造高附加值環節的雙重目的,進而完成其後危機時代的經濟轉型。其實現上述意圖的重要基礎,就是目前所擁有、未來也仍將具有領先優勢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