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冷靜看待“做空中國”

http://www.CRNTT.com   2013-05-07 08:34:46  


 
  重塑市場信心

  文章認為,針對上述論調,我們應客觀分析,重塑市場信心。

  首先,關於看衰中國經濟前景問題。事實上,2013年經濟增速放緩是一個全球性問題,世界銀行已將全球經濟增速預測由3%下調至2.4%,IMF也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僅拿此事針對中國,或許別有用心。

  其次,關於財政收入佔GDP比重下降問題。需要說明兩點:一是雖然中國財政收入不斷提升,但不宜和西方進行直接對比,西方發達國家財政收入佔GDP比重超過30%甚至更高,但有相當大的部分是社會保障,養老金等;二是現狀與2012年中國經濟週期性波動緊密相關,不宜進行短期分析,從中長期看,隨著人口老齡化帶來各類社會福利剛性支付增加,財政凈收入可能將呈現趨勢性下滑,甚至可能會出現從財政盈餘國家轉為赤字國家,但此風險並不會在當下顯現。

  再次,關於地方債務問題。單從規模看,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總負擔率仍然低於60%的國際警戒水準。當經濟處於正常運作軌道中,地方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不會轉化為政府的應付債務。此外,在政策層面,中央政府對地方債務問題早已關注,從去年底至今先後出台多項政策,表明決策層對地方債務已啟動規範化、控制節奏的調控,其政策導向趨於溫和務實,儘量避免問題集中暴露。

  最後,關於影子銀行問題。現階段,影子銀行體系擴張,有其內在市場化動力機制,將其置於制度的陽光下規範其發展,利大於弊。原因有兩點:一是從金融結構演變角度看,影子銀行體系是在中國金融市場逐步開放過程中,商業銀行順應融資多元化和客戶資產管理需求而進行的創新行為;二是從近期出台的銀監會有關監管政策看,決策層事實上已經肯定了商業銀行在金融工具不健全的情況下進行創新的努力,為多元化融資渠道擴張留下了更廣闊空間。

  因此,對於國際資本大鱷們新一輪做空中國經濟,不管其初衷如何,我們需要冷靜看待,切莫諱疾忌醫,而應採取強勢措施積極應對,消除金融危機產生的土壤。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