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日關係中的“內壓”大於“外壓”

http://www.CRNTT.com   2013-05-10 09:34:51  


  中評社北京5月10日訊/2010年以來中日關係不斷惡化導致僵局的推力究竟何在?學者張雲今天在聯合早報撰文《中日關係中的“內壓”大於“外壓”》指出,釣魚島問題導致中日關係的惡化,但中日僵局的根本動因來自於兩國內部,即“內壓”大於“外壓”。

  2010年以來中日關係不斷惡化導致僵局的推力究竟何在?從中國來看,直接原因是日本政府對釣魚島實施所謂的“國有化”所致;從日本看來,直接原因是中國政府在領土問題上採取拖延措施,用漁船作為先兵來破壞日本對“尖閣諸島”的實際控制。

  簡言之是“外壓”導致了中日關係的惡化,但筆者認為,導致中日僵局的根本動因來自於兩國內部,即“內壓”大於“外壓”。

  進入21世紀以來,中日兩國都處在轉型過渡的關鍵時期,雙方都面臨內部的巨大挑戰。中國雖然經過了過去30年的高速發展,但貧富差距、腐敗特權、環境污染、治理改革滯後等問題也日益突出,對於這些問題的成因的判定以及解決方法上出現了意見分裂,這使得人們處於焦躁不安的狀態。

  在對外關係上,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大國地位,讓人們對於中國要獲得別國尊重的期望值迅速攀升,一些周邊國家對中國崛起的“不安”,容易被籠統地解釋為煽動“中國威脅論”或者“中國包圍圈”,人們的潛意識中期盼中國能夠將新獲得的地位,轉化為能即刻解決外交問題的實力,但似乎局勢的發展並不符合人們的期待,加上上述的焦慮心態,使得政府在外交上很容易被批評為“太軟”。

  這種背景下,一些過激的民族主義言行就有了土壤和市場,例如認為日本是二三流國家,還有30分鐘可以解決日本,從外界觀察家來看,中國的某些媒體似乎在預測中日戰爭一觸即發。這些言論讓民眾對於國家安全和領土主權的擔憂,對於政府“不夠硬”的情緒進一步加重,結果造成決策者在外交上的國內環境變得非常嚴峻,每一個決定都必須考慮所將付出的國內政治代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