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工業復甦乏力凸顯轉型之重

http://www.CRNTT.com   2013-05-15 08:55:30  


 
  其次,一般而言,製造業投資資金主要來源於企業自籌資金,微觀層面經營情況惡化進一步導致新增投資能力受限,增長後勁嚴重不足。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固定資產投資資金來源增速下滑,其中3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到位資金累計同比增速19.6%,較前兩月明顯下滑。更趨嚴重的是,由於虧損面不斷擴大(目前企業虧損面已升至20.7%)導致企業賬款拖欠現象嚴重、賬款構成比例上升,應收賬款回收和資金回籠困難,許多企業不得不通過增加負債來彌補資金缺口,杠杆率攀升至高點。

  此外,需求與生產的失衡可能意味著庫存水平去化低於預期,製造業投資增速調整較為緩慢,目前,中國約有30%~40%的製造業企業產能利用率在75%或以下,不僅鋼鐵、水泥、汽車、紡織等傳統產業,就連風電設備、多晶矽等部分新興產業也出現了比較嚴重的“產能過剩”。工業落後產能占比達到15%~20%。即使製造業增速恢復到歷史平均水平,相關行業的過剩產能仍然無法消化,淘汰落後產能任務艱巨。數據顯示,4月的PMI初值回至50.5,儘管仍然站在50的枯榮線之上,但是擴張的波幅已經有了一個明顯的下降,遠低於歷史同期平均水平。從季節性角度看,PMI旺季偏淡決定了弱復甦格局更趨減弱,中國經濟復甦的艱巨性和複雜性要遠遠超出人們的估計。

  本質而言,由於周期性政策依賴於高杠杆領域(特別是基建投資)來推動增長,同時私人部門的製造業投資需求受到抑制,高於GDP復甦速度的杠杆增速可能難以避免。因此,從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分化及主要矛盾看,寄希望於財政貨幣政策刺激的空間已經十分有限,經濟增速讓位於經濟結構調整,並給未來增長留下空間已成必然。

  文章認為,製造業投資增長乏力其背後是中國經濟艱難轉型的縮影,製造業正是中國經濟轉型不可承受之重。從短期因素來看,國際金融危機打破了原有的世界經濟循環體系,發達國家消費模式的調整,對出口導向特征明顯的中國製造業形成較大的結構性制約。更為重要的是,受能源資源約束趨緊,要素成本快速上升等影響,以中國製造為代表的傳統競爭優勢正逐步減弱。

  文章稱,短期的刺激政策已無法完成“穩增長”和“調結構”之間的平衡,必須把經濟增長重心放到推動整體戰略轉型和深層次改革上來。宏觀調控應由總量調控轉向結構調控,經濟增長的重心要由宏觀經濟層面上擴大出口,增加消費和投資成為主導的增長轉向微觀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和提高要素效率上來,真正靠內生力量啟動新的經濟增長循環。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