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挖掘克強指數中的市場元素

http://www.CRNTT.com   2013-05-20 08:25:37  


 
  也正因為如此,李克強總理在近日召開的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動員電視電話會議上表示,要實現今年發展的預期目標,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資,空間已不大,還必須依靠市場機制。把該放的權力放到位,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活力和創造力。什麼是市場機制,什麼是市場主體,不就是企業和民間投資嗎?如果這一活力得到激發,生產性投資不就會成為社會投資的主力軍嗎? 

  如果若幹年前的“克強指數”,可能主要還是以數量為考量標準的話,而從近年來李克強總理在不同場合的講話來看,質量已是“克強指數”更加重要的內容。其中,如何突出市場特性、運用市場機制、強化市場主體的作用,減少政府對經濟和企業的幹預,則是最核心、最基本的內容。

  所以,對“克強指數”的理解和把握,應當更多的看到其市場內涵、挖掘市場元素,而不要過度看重其表面特征、數量特征。只有這樣,“克強指數”才能更加準確、有效地反映中國經濟發展水平、中國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成果。

  文章指出,從近一段時間的情況來看,透過“克強指數”所反映出來的中國經濟發展的問題,不僅表現在量上,更表現在質上,不僅表現為量的緩慢恢復,更表現在質的緩慢提升。特別是中長期貸款餘額,更多的是非生產性投資、特別是政府投資的快速積聚。其中,民間投資的等待觀望,是“克強指數”反映狀況不佳的最主要問題。

  聯想到李克強總理一再強調的城鎮化建設發展思路,如果不能準確地認識城鎮化的發展目標和要求,不能站在市場化角度分析和研究問題,那麼,城鎮化之路就極有可能走偏,就極有可能被地方政府錯誤運用。這是必須引起高度重視與關注的問題。

  文章認為,雖然“克強指數”誕生於若幹年前,但隨著中國經濟轉型步伐的加快,其內涵也在發生著積極的變化,賦予“克強指數”更多的市場元素、努力挖掘“克強指數”中的市場元素,則是發揮“克強指數”對中國經濟發展衡量與評判作用的關鍵所在。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