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安倍對中對韓外交的經濟風險

http://www.CRNTT.com   2013-05-22 08:45:33  


 
犧牲同中韓的外交關係有經濟風險

  安倍可能會認為在安全和外交上“說狠話”有助於選舉而沒有風險,暫時犧牲同中國和韓國的關係最多也就是外交成本或者道義損失,但這恰恰忽略了這會導致其目前在經濟政策上的得分基礎受到腐蝕的巨大隱性經濟風險。

  首先,“黑田改革”的直接副作用是日元大幅度貶值,而中國和韓國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忍耐這種做法,取決於日本對這兩個國家的外交努力。日元在短短幾個月時間裡從1美元兌80日元降至超過100日元,儘管日本政府在各種場合向其他國家說明讓日元貶值不是日本的初衷,而是為了達到刺激經濟產生的副產品,儘管剛剛結束的西方七國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其他國家沒有批評日本,但是持續的日元貶值將面對國際壓力。

  海外對於日本誘導日元比值下降已經出現有不滿,日本政府的高官近期還放風日元應該降到“雷曼衝擊”前的110日元水平。特別像韓國這樣的國家出口產品結構和日本非常相似,日元貶值已經讓韓國企業的出口造成極大壓力,而日本的寬鬆貨幣政策需要兩年時間,韓國能否一直容忍日元貶值是“副產品”的說法則是一個未知數。

  第二,日元流通量的劇增將可能導致東亞地區的通脹。從長遠來看,如果“安倍經濟學”真的持續奏效,企業活動增加,銀行放貸和利率收益都會增加。但問題是市場上日元的大量流通壓制了利率的增長,而企業活動也並不一定會因此增加。《日本經濟新聞》在5月11日發表的調查顯示,對於日元幣值低,67%的企業認為中長期的戰略來看,日本企業的生產全球化不會改變,即不會輕易回流日本。78%則擔心進口原料能源等價格上漲,而為了規避這些上漲相反出口企業將會根據當地的需要加快海外投資。

  企業活動不活躍,日本利率低下,加上日本央行增加購買國債(高達新發行國債的70%),日本的商業銀行的投資選擇就變得很有限,走向國外變成更加迫切,而大量的資金進入亞洲國家則有可能會造成當地出現通貨膨脹。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日本大膽的金融豪賭不單純需要日本國內的支持,特別更需要周邊國家的好意,即能夠容忍日本政策帶來的負面影響。

  第三,日本經濟復興的真正挑戰是解決慢性巨額的政府債務,這需要吸收周邊國家的活力。日本財務省5月10日發表的數據顯示,到2012年末,日本的國家債務為991.6011萬億日元,比2011年度末增加了31.6508萬億日元,相當於每人779萬日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一年兩度的日本評估報告中指出,明年日本的總債務同GDP的比值將達到240%,這在發達國家中最高。解決政府債務根本的辦法是提高日本經濟的競爭力和擴大內需。

  日元貶值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出口競爭力,而為了擴大內需,安倍政府今年初公布了10.3萬億日元的增補政府支出,來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但是這些都屬於政府行為而不是市場的結果。OECD的日韓負責人對此特別指出,日本在1990至2008年的15個利用公共開支增加刺激經濟計劃,結果都以失敗告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