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民進黨中生代將在全代會發起兩大攻勢

http://www.CRNTT.com   2013-05-23 15:54:18  


 
  去年初蔡英文失利“總統”選戰後,幾經修改而定調的敗選檢討報告,提出必須調整黨內兩岸政策,以利於縮短“最後一里路”的問題,受到黨內中生代的支持和響應。但是,在此後的一年多來,黨內對兩岸政策仍是各有不同意見,“憲法共識”與“正常國家”激烈爭持,連“中國事務委員會”也幾乎流產。黨內中生派極不耐煩,認為只有在全代會通過一個能夠避開上述爭論,但卻又主張兩岸交流的新的決議文,才能走出一條新路。

  但是,倘此“決議文”傾向於任何一種主張的“國家定位”,都必然會引發激烈爭論,難以獲得通過。因此,這個《台海人權決議文》草案,就希望既能避開“國家定位”,卻又不會“跌落中共統戰圈套”,而是從“人權”入手,在民主人權的普世價值基礎上、以兩個國際人權公約為標準,作為民進黨內促進中國政策討論對話的起點。當然,也有呼應“茉莉花革命”對中國大陸的“人權狀況”進行“和平演變”的意思。

  但似乎是中生代們認為此仍不足夠,於是又提出要求進行“中國政策大辯論”的動議。希望能像十五年前經過辯論,將以許信良為代表的“大膽西進”,和以“新潮流系”為代表的“強本漸進”,融合為既不反對兩岸經濟交流,又不過於急進的“強本西進”那樣,再次找出一條新的政策路線,在“憲法共識”與“正常國家”之間取得妥協。

  但這個提議,首先就遭到蘇貞昌的反對,強調“中國事務委員會”就是中國政策辯論的平台。其理由,可以“中國事務委員會”發言人鄭文燦的談話作為註腳:如果要辯論至少要有正反雙方,就算是政策上差異,也可以提出不同看法,但辯論題目至今似乎都不明確。然而,這個理由似乎是很牽強,因為“憲法共識”和“正常國家”並非是同一個“方向”。因此,可能還有其他的一些原因。如果回想到,當年發起“中國政策大辯論”的黨主席許信良,以往在經過辯論過之後就可以為自己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掃清政治障礙,但孰料最後在黨內初選中出線的卻是陳水扁。許信良即以《同志們,我們在此分手》為題宣佈退黨,並以徵求連署方式自行參選“總統”。可能是蘇貞昌擔心自己也將會走許信良的老路,發動“中國政策大辯論”卻變成“為他人作嫁衣裳”。因此,他才不會再做許信良這樣的“傻子”。

  作者:富權 來源:澳門新華澳報2013年5月23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