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斯諾頓考驗中美新型大國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13-06-17 08:52:11  


如果斯諾頓回不去美國,斯諾頓背後的“中國陰謀論”永遠不會結束。
  中評社北京6月17日訊/學者朱鋒今天在聯合早報撰文《斯諾頓考驗中美新型大國關係》表示,很顯然,美國可能需要中國在引渡斯諾頓上提供外交和政治合作,但北京並不應該干預香港處理斯諾頓引渡案中的法律程序和法律規則,斯諾頓是否應該引渡更不應該成為中美之間的外交和政治爭議。詳論如下:

  美國國家安全局前特工愛德華.斯諾頓在香港全力揭露美國政府監聽和跟蹤美國公民電話、電郵等電子通訊一事,已經不再成為簡單的美國公民的個人隱私和自由權利爭議,正在演變成為中美網絡安全“口水戰”的重磅武器。6月13日香港《南華早報》刊登對斯諾頓在秘密地點的專訪,指責美國政府有組織和有系統地對“香港和中國大陸”採取網絡黑客行動。斯諾頓的爆料,適時地暴露出美國對中國發動“網絡戰”的事實,揭示出了美國政府近半年多來密集地指責中國犯有“網絡罪”(cyber-crime)背後的虛偽。然而,斯諾頓的橫空出世,在給中美網絡安全角力“添料”的同時,也給中美關係出了一道難題。北京和華盛頓究竟如何處理和對待斯諾頓,將直接考驗剛剛結束的安納伯格莊園中美首腦會晤的成色。

  網絡諜報戰不是新名詞。隨著網絡成為信息和通訊的主要載體,網絡安全迅速成為國家安全的“新邊疆”。世界各國、特別是信息技術發達和信息網絡設施強大的國家利用網絡和IT信息技術來進行情報搜集、人員跟蹤和信息監控,已經越來越普遍。世界經濟前30位的國家,大體也是網絡空間技術使用最廣泛的前30位國家。這些國家在網絡空間提供的信息服務系統和信息交換平台,占據了世界人口總數90%以上的網絡信息傳送空間。尤其是美國、日本和歐洲的網絡供應商和服務商,占到了世界信息技術市場份額的70%。結果是,誰能有效地監視網絡信息交流,則意味著誰就能監視和影響全球的信息傳送和交換。

  各國防務和諜報部門最關心的是網絡諜報戰,即通過網絡獲取基於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目的而想要獲取的信息與咨詢。但中美網絡安全問題上的相互指責生動地反映了網絡時代國家間競爭和博弈的新特點,網絡技術手段為基礎的對信息的監控、獲取和利用能力,正在成為國家間競爭最為激烈的“看不見的戰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