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足球為何不試走“下課”路線

http://www.CRNTT.com   2013-06-28 12:05:33  


面對一團糟亂,中國足球不如改走“下課”路綫
  中評社北京6月28日訊/財訊網《今日談》欄目此間刊發評論員程若曦的文章“中國足球為何不試走‘下課’路線”指出,前有賭球、黑哨之科,後有泰國‘6.15慘敗’之實,中國足球在進軍世界足球界的道路上,可謂旁逸斜出、事故不斷,其糟心程度更是‘令人發指’…基於此,建議中國足球改走‘下課’路線,即讓中國球迷傷心、揪心、鬧心的中國足球徹底滾蛋,好上慰國家,下安民心。

  足協國足致歉信招來罵聲一片,其程度不亞於“泰國門”。對於足協國足企圖用致歉信來和稀泥的態度,廣大球迷一致心領神會地對此 “不屑一顧”,但央視還是表示已經看不下去了,直言“足協國足致歉信”並未觸及其靈魂,要求打回重寫。

  如果說,國足“6.15泰國門”的不戰而敗已令國人出離憤怒了,那麼,縱觀這幾十年的中國足壇風雲變幻,足協國足犯下的是事兒不可不謂“罄竹難書”。至於陳年舊事以及具體細節在此就先不贅述了,畢竟翻一遍舊賬就糟心一回,還不如不翻。不過看在此次足協國足致歉“態度誠懇的份上”,我們決定幫其徹底打開這個“屢戰屢敗”的局面,好上慰國家,下安民心。

  我黨向來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的路線方針。個人認為,此舉值得足協國足借鑒,當然,具體問題也要具體分析,“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具體到足協國足身上就是“以不讓全國球迷糟心為中心,堅持再不踢球原則,堅持全心全意為球迷服務,改走‘下課’路線”。

  讓足協國足改走“下課”路線,並不是簡單的只讓“卡馬喬們下課”,而是讓涉及整個國足的方方面面集體“改弦易張”。當然,你也可以理解為“推到重來”或者“重新洗牌”,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廣大中國球迷傷心、揪心、鬧心以及糟心的中國足球徹底“滾蛋”。

  歷史證明,當一個國家的球迷不得不讓自己的足球隊“滾蛋”時,“自裁”代表著他們的尊嚴與抗爭。

  知恥而後勇,中國足球何時才能知恥

  作為世界第一大運動的足球運動,如果不考慮50年代的仰望斯德哥爾摩,那麼真正開始受到中國球迷的廣泛關注是1982年第十二屆西班牙世界杯的預選賽。自那時起,中國國家足球隊的成敗、中國足球的命運就與更多的中國足球迷們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成為中國足球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近三十年的時間里,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既有些許勝利值得回味,更有慘痛失敗讓中國足球迷不堪回首。

  對中國足球影響最深的一戰,當屬1982年1月10日的第十二屆世界杯亞大區預選賽最後生死戰(附加賽),中國1:2負於新西蘭,從而失去了西班牙世界杯的參賽資格。在新西蘭與沙特的最後一場比賽之前,中國隊領先新西蘭2分,淨勝球多5個,只要沙特不輸給新西蘭5個球以上,中國將穩獲出線權。但出乎所有中國球迷意料的是新西蘭恰恰以5:0的比分戰勝了沙特,中國足球第一次被人“默契”了一回。無奈之下,已經解散的中國國家隊只好重新集結,備戰最後的附加賽,結果惜敗於新西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