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張謝會晤”寓意深遠

http://www.CRNTT.com   2013-07-04 09:11:09  


 
  謝長廷在會面中,則表達了希望進一步加強“民共”政治交流的期待,並流露出幾許抱怨:“兩岸交流失衡主要因目前政治交流等同於‘國共交流’”。他繼而表示,在政治觀點上有差異的政黨,更需要交流溝通,透過交流溝通才可以降低敵意、增加了解,減少誤會,緩和衝突的發生。

  對於謝長廷在深圳與張志軍晤談,綠營再次表現出“山頭林立、各自放話”的一慣做派:有的民進黨立委認為謝長廷可以保障台灣利益,但有的立委表示謝長廷沒有獲得民進黨授權,“不能代表民進黨的立場”。

  蔡煌琅表示,他相信謝長廷有大智慧力保台灣利益,讓民進黨走出兩岸交流的另一條路。但蔡煌琅也認為,謝長廷沒有在公開場合向張志軍說明民進黨“台灣決議文”的精神,非常可惜。但蘇系立委吳秉壑則迫不及待地表示,謝長廷此行是以台灣維新基金會董事長的名義前往,並無民進黨授權,因此謝長廷的說法只能代表綠營的“一種看法”,並非民進黨的決議,也不代表整個民進黨。

  筆者以為,謝長廷目前仍擔任民進黨中常委,且謝長廷臨行前與蘇貞昌有過溝通。到底是“逢中必反”還是“酸葡萄心理”,恐怕只有綠營說風涼話的人士自己最清楚。

  拋棄“台獨”才是根本出路

  謝長廷在民進黨內有特殊的地位。他不僅是“民主進步黨”的命名者,而且全程參與了民進黨的組建及黨綱、黨章的研擬。且謝長廷在民進黨內素以理性思考、見識犀利著稱,他認為,“政黨或政治人物一定要時有新見,一旦拿不出新東西,就要被淘汰”。這次在香港研討會上,他坦承,“因為文化、血緣都相同的兩岸同胞,不可能永遠選擇對立!”

  儘管謝長廷認為民進黨孤立自己沒有出路、兩岸也不可能永遠選擇對立是一句非常客觀的真話,但在民進黨“逢中必反”的濁音中,謝長廷似乎“曲高和寡”。而且大陸對他越重視,綠營便會對他越有疑慮,蘇貞昌自然會棄謝長廷如敝屣,蔡英文也不得不與他若即若離。正因為如此,謝長廷近來對於兩岸問題的觀點以及與大陸方面接觸,受到了“深綠”分子的嚴厲批判。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