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華山會議只是清談 無助調整大陸政策

http://www.CRNTT.com   2013-07-05 08:27:40  


“華山會議”存在著蘇貞昌所代表的“台獨”派,蔡英文所代表的中間派及謝長廷所代表的務實派三條路線。
  中評社北京7月5日訊/澳門新華澳報評論員今天撰文《華山會議只是清談無助推動調整大陸政策》認為,蘇貞昌在華山會議的開幕詞即為民進黨的大陸政策定了位,那就是《台灣前途決議文》仍然是民進黨的核心思維,民進黨的大陸政策必須要和國民黨有所區隔,不必和國民黨去競爭北京的支持;“華山會議”只不過是一次“擴大”了的“清談會”。詳論如下: 

  作為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對中政策擴大會議”的“華山會議”,在因為必須配合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的“攻防戰”而曾作延期之後,終在昨日開幕,並舉行其主題為“台灣對中政策的核心價值與願景”的首場會議。由於是閉門會議,民進黨中央總部文宣部只是發出蘇貞昌主席的開幕詞,中國事務部則發出一則簡單的新聞稿,“中國事務委員會”發言人鄭文燦的會後發言也只是對會議情況進行概括性的介紹,而會後幾位與會者的談話也只是表達自己的觀點,並未全面表述會議的情況,因而很難看對昨日的首場會議作出全面的分析,但畢竟也可“管中窺豹”看出一點端倪。

  本來,在五月二十五日的民進黨全代會上,有高志鵬、蕭美琴、林佳龍、吳秉叡、陳亭妃等中青代“立委”黨代表提案,建請黨中央舉行“中國政策辯論”,籍由擴大黨內參與,廣納各方意見,以凝聚黨內對大陸政策的共識,就像一九九八年那樣,經過“中國政策大辯論”,在各種意見中求同存異,達成“強本西進”的共識,調整黨的大陸政策,為民進黨執政打好基礎。但受到會場租借時間已到的客觀因素限制,及黨主席蘇貞昌“未有準備好”的客觀因素制約,而裁示將之交友中執會處理。不過,可能是面對黨內強大的意向壓力,蘇貞昌不得不正視並面對“中國政策辯論”的黨內訴求,因而決定由“中國事務委員會”出面,對大陸政策進行黨內討論,並吸收黨內其他人士甚至是邀請藍營人士參加。因為會議舉辦地點的中央黨部位於華山商務大樓,因而將之命名為“華山會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