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邱震海:中國人成熟嗎?

http://www.CRNTT.com   2013-07-12 09:40:38  


 
  其十、 中華民族有過輝煌的成就,但也犯過很嚴重的錯誤。但我們從來就是只歌頌成就,不反思錯誤,尤其不反思民族集體犯過的錯誤,比如文革。人人都知道,不清醒反思歷史,就不可能有穩健的未來。今天的中國就處於這樣的狀態。這樣的民族成熟嗎?

  十一、即便有所謂的反思或討論,我們更多的是習慣於“大批判”式的風格:無論什麼事,我們都習慣於將責任推給某一個個人或集團,於是個體的責任解脫了,中國的艱難循環依然。殊不知,中國的問題雖多,但最大的問題還在於我們每個個體的素質。只是我們經常沒有認識到這一點。這樣的民族成熟嗎?

  十二、一個健康的社會,應該有健康的公共討論。然而,今天的中國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多元,公共空間已經出現,但公共討論卻沒有形成。充斥今天公共輿論的是網絡謾罵和圍觀,甚至就連中國最高學府——北京大學的教授也以罵人而一舉成名,博得掌聲,甚至還獲得“自由與包容”的保護。這樣民族成熟嗎?

中國人須擺脫情緒直達核心

  多少年來,我們似乎一直在談中國的問題和它的解決方案。但由於沒有觸及到一些本質的東西,所以多年來我們談問題,大都是在談問題的表層,而沒有觸及問題的本質。由於沒有觸及到本質,所以我們只能在表層上打轉,在情緒上爭執。

  更可笑的是,我們為這些可笑的事情,往往做得十分投入,似乎人人都在從事一件偉大而正義的事業。這就更具有喜劇或悲劇色彩了。

  一切的一切,最後都不得不歸結到這些“喜劇”或“悲劇”的演員或導演身上。這些演員或導演,就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每一個中國人集合起來,就有了中華民族這個整體。因此,中華民族作為一個整體,必定有其一些集體的文化基因、民族性格和精神世界裡的共同特征。

  正是這些共同特征,導致了由我們出演的一些“戲劇”,最後演著演著就演成了“悲劇”或“喜劇”,浪費了我們民族的時間和資源;更重要的是,這些“悲劇”或“喜劇”使我們民族經常走在一條不確定和不穩健的道路上。

  這就不得不讓人提出“中國人成熟嗎?”這個可能會招致公憤的問題。

  不錯,數千年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十幾億中國人民勤勞善良。但這一切似乎都與成熟與否沒有必然的邏輯聯繫。

  歲月會催人白頭,也會催人老成,甚至催人世故,但卻不會必然催人成熟。如果以為世故就是成熟,那無異於將庸俗當成了幽默;如果以為滄桑會必然導致成熟,那無異於是說:只要將牢底坐穿,走出來的個個都是聖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