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張雲:日本在中美日三邊關係中的定位

http://www.CRNTT.com   2013-07-18 08:29:41  


 
日本能否成為中美關係的橋梁?

  日美聯手對應中國的“2對1”的模式不符合日本的戰略利益的話,而擔心中美接近後可能被拋棄在戰略上沒有太大意義,那麼日本在中美日三邊關係中的定位呢?日本在三邊關係中最為理想的應該成為中美兩國溝通的橋梁。

  日本地理位置處於中美之間,日本學習西方比中國早,在同美國人打交道上很有經驗,而現在中美關係中很多的問題曾經在日美關係中都曾經出現過,作為“過來人”,日本有很多的東西可以同中美分享,提供寶貴的經驗。例如在對美直接投資和中美貿易上,美國經常指責中國的不公正貿易或者涉及國家安全,最近連雙匯試圖用47億美元收購美國一家肉類企業都被懷疑可能影響國家安全。

  長期以來,美國都試圖通過讓中國融入世界體系,但是當中國現在真的融入了,美國卻顯得不再歡迎中國。美國似乎開始認為中國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後就“搭便車”, 匯率操控國家,封閉的金融市場,國家採購壟斷,國家資本主義等標簽層出不窮。事實上,在上個世紀80年代,日本經歷過非常類似的“敲打”,“特別301條款”就是針對當時的日本制定出來的。正如戰後,美國為了不讓日本軍國主義化採取了讓日本融入世界體系的做法,但當日本真的崛起後美國又開始打壓。

  日本可以通過自身的經驗告訴美國,中國的確是國際體系的最大受益者,但是過度排斥中國只能讓中國在現在的體系外建立體系。正如一位經濟學家所說,中國如果在世界銀行中感到被歧視,那麼就會專注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的建設。只有讓中國感到在現有體系下有希望,才會有動力去維護現有體系,這最終是有利於美國的利益的。

  在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建立的過程中,如果日本能夠發揮建設性作用,不僅是東亞和世界的福祉,更將為日本帶來外交紅利和軟實力的增加。近年來,日本常常將自身的經濟實力下降作為導致在國際上不受尊重,或在安全上受到鄰國“欺侮”的原因,但這並不讓人信服,因為世界上有很多小國例如新加坡,瑞士等在國際事務上扮演的角色比很多大國都要成功,日本仍然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完全有能力提高實現國際的存在感。

  然而能否成為中美之間的強梁取決於日本本身的戰略定位,而首先要做的就是如何在加強日美同盟的同時,努力同中國建立戰略對話,安倍晉三與習近平如果也能在富士山下或者北京香山開始“不打領帶”的首腦會晤,那麼日本的擔憂也會自然消減。

  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 2013年07月16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