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如何跳出日歐當年追趕美國經濟的怪圈

http://www.CRNTT.com   2013-08-06 08:00:00  


  中評社北京8月6日訊/ 什麼樣的經濟模式最適合中國發展?實際上已經有了基本答案。確切地說,吸取了計劃經濟優點的市場經濟,配備有現代化的社會保障和社會保險的市場經濟才是最成功的經濟模式(除了在特殊時期,比如滯漲時期)。

  中國經濟網刊登財經評論人許一力文章稱,現在世界經濟的主角就是中國和美國。中國是世界工廠,是世界上主要的生產者。美國只需要印美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消費者。生產者大量出口給消費者,中國成了出口導向型經濟體,並在貿易順差中積累了大量外匯儲備。並將這些外匯儲備再次投入購買美國國債等資本市場,更加促進美國消費者的提前消費。有了中國的外儲資金借貸,美國人又借此大量購買中國的出口,中國的生產更加旺盛。最大的資本主義國家和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一個成了最大的消費者,一個成了最大的生產者,就像兩個緊密相連的雙胞胎一樣,共同拉動著全球經濟的發展。

  但問題出現了,到底是生產者會成為世界霸主還是消費者維持世界霸主呢?又或者當今世界這樣的模式能一直持續下去麼?顯然不能。就算是美元是世界貨幣,也沒有辦法讓自己的國家能這樣一直透支消費下去,透支就會產生負債,美國的負債已經接近了國際警戒線,無論是財政的赤字還是貿易的赤字。

  文章表示,總有一天,這種模式會崩潰的。以美國為代表的消費市場不能無限制地消費下去,美國積累的負債一定會讓這種模式無法持續。

  二戰後美國實施了馬歇爾計劃援助戰敗的日本和德國,美元的霸主地位極度牢固。但在實體經濟上,美國受到了很大的挑戰,一個是日本,一個是歐盟。這兩個受到援助的區域迅速崛起,而美國製造實力相對下降,美國許多的實體生產製造部門越來越敵不過日本歐盟,甚至核心軍事的信息技術都掌控到了日本手中,日本揚言要買下美國。這兩個國家的市場經濟非常完善,已經有大量的無產階級轉化為中產階級,成為拉動內需消費的最大引擎。並且通過貨幣貶值積累了巨額外匯儲備。那時候的日本和歐盟認為趕超美國指日可待!

  這和當今的中國是一樣的情形。日本一下子被80年代末的《廣島協議》給擊潰了,之後到現在的經濟都一蹶不振,德國為代表的歐盟也在最後是不了了之了。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