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趙靈敏:“大師”與權力

http://www.CRNTT.com   2013-08-08 12:05:03  


 
  從張寶勝到王林,從聲稱能從北京發功撲滅大興安嶺大火的嚴新,到水下閉氣的李一,改革開放30年來,每隔幾年中國就會湧現一個這樣的“大師”。這些人的共同點是受教育程度不高(王林識字不多,張寶勝初中文化),所謂的“神功”也無非是對歷史上各種騙術和魔術的繼承,換湯不換藥,卻每每能騙倒一大批文化程度很高的各界精英。儘管“大師”們最終無一例外,東窗事發而不得善終,但卻阻擋不了下一個“大師”橫空出世時眾人盲從的腳步。

  當然,“大師”現象並非中國獨有,對超自然力量的崇拜是一個全球性的現象,它根植人們在自然和社會變遷面前的無力感,崇拜“大師”,其實和崇拜漫畫書中的超級英雄,以及電影屏幕上的變形金剛是一回事。但“大師”在中國的綿延不絕、裹挾人數之多、風靡程度之深,卻是其他國家所沒有的。這一現象的背後,是中國人理性思維的不足、安全感缺失和權錢交易盛行的現實。可以說,“大師”熱是觀察中國社會變遷的一面鏡子。

  理性思維的不足是中國過去幾千年來的一個現實,這部分應該歸咎於重文輕理的人才選拔機制,感性思維發達的文學家,很容易通過科舉考試飛黃騰達,擅長理性思維的哲學家、思想家則無用武之地。而現代科學和其背後的理性思維方式,是在鴉片戰爭後才系統進入中國的,“五四運動”時高揚的“德先生”和“賽先生”兩面旗幟,其核心就是理性精神,因為科學固然需要理性,民主同樣離不開理性。但在民族存亡危機時時迫在眉睫的情況下,“德先生”和“賽先生”都沒能在中國站穩腳跟。時至今日,歷史上源遠流長的巫術和神秘主義傳統依然大有市場,大部分中國人的科學素養不足,2010年的第八次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結果顯示:2010年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眾比例只有3.27%。這樣一來,普通民眾自不必說,即便是一些高級官員和知識分子,也同樣缺乏對“大師”的警惕和抵制。

“中華文化本姓巫”

  與此同時,由於明規則無人理會,潛規則大行其道,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充滿了偶然性,成功的人不清楚自己何以成功,擔心擁有的東西隨時會失去;失敗者在付出很多努力後得不到回報,同樣憤憤不平。在法治完備的國家里,一紙合同就能保障人們的安全感,但在中國,從政府到私營機構,簽署的東西分分鐘可能會得不到承認,而且很多時候,政府就是規則與合約最大的破壞者。底層民眾固然惴惴不安,即便入了《福布斯》中國富豪榜,明年也很可能在監獄里度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